高血压病(原发性高血压),一个极负盛名的“终生病”,一旦患上,似乎就一辈子摆脱不了降压药。
随着高血压“年轻化”的发病趋势,40岁左右,刚步入中年的“年轻”高血压病人越来越多。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人,需要面对“吃几十年降压药”的命运。这无论从经济、心理上,都不易接受。
吃降压药,有没有可能减药,甚至停药呢?哪怕每天少吃一片药,几十年下来,也可能会少吃上万片药。
唉,真忍不住问,降压药,到底怎么做才能和你“分手”?
其实,这是有可能的!
因为,虽说高血压需要终生治疗,但治疗不只是限于药物,还包括非药物治疗。这两种治疗方式相辅相成,但求把血压降至目标血压(140/90毫米汞柱以下,有糖尿病或肾病的高血压病人,目标血压是130/80毫米汞柱以下)。
如果仅靠非药物治疗,就可使血压降至目标血压,或接近目标血压,那么,药物不就可以减量或停用了吗?
“分手”案例一:双管齐下,甩掉降压药
40岁的刘先生,身材偏胖,爱吸烟。知道自己有高血压已经两年了,但一直没放在心上(同时患糖尿病,也未治疗)。最近妻儿一再催促,他才到医院就诊,血压为160/95毫米汞柱。
医生给他开出了两种降压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和钙拮抗剂,并嘱咐要少吃咸食及油腻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多喝牛奶,多运动,减肥,戒烟。
刘先生在妻儿的督促下,按时吃药,坚持运动,还戒了烟,血压稳定在130/80毫米汞柱。
半年后,医生将钙拮抗剂用量减半。一年后,刘先生彻底甩掉了它。
单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一年后,医生准许他与降压药“分手”。
点评:刘先生就诊时病程短,靶器官(高血压会损伤的器官,如心、脑、肾等)损害不严重,积极药物治疗及严格非药物治疗后,打断了高血压发病机制的恶性循环链。在危险因素得以充分控制后,血压可能不再升高,因而医生评估后,在严密检测血压的情况下试行停药,获得成功。
“分手”案例二:自行停药,险丧命
吴老太今年76岁,她的体重从30年前起就不断攀升。家中好几个亲友是高血压病人,而她自己也有10年的病史(一直没接受治疗)。
来医院就诊时,血压为180/90毫米汞柱,已出现肾和心脏的损害,再加上她还有2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医生看得直摇头,遂逐步把她的降压药加至三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
当然,也不忘吩咐她要调整饮食结构,适当运动等。
经过治疗,吴老太的血压稳定在了125/75毫米汞柱。半年后,她觉得血压已经正常,便自行减少药量,结果血压控制不住,只好按原来的剂量吃药。此后还反复减药几次,后来自行停了一种药——β受体阻滞剂,结果血压、心率大幅升高,诱发心绞痛,差点丢了命。
点评:吴老太年龄大,病程长,高血压已导致明显的心、肾损害,同时合并高血脂、糖尿病等。尽管其进行严格的非药物治疗,但减药减量的可行性不大。
在此提醒各位读者,降压药不能随意加减或停药,操作不当可致血压、心率撤药性升高,甚至危及生命。
“分手”案例三:熬夜让他“分手”失败
小王26岁时,体检发现有高血压,开始他根本不当一回事儿。直至连续三年体检出现相同结果,他才担忧起来。
幸好,他的高血压还没有造成心脏、肾等器官的损害,而且又没有糖尿病等其他危险因素。所以,医生只让他服用一种降压药——β受体阻滞剂。
但由于他平时经常通宵熬夜,影响降压效果,医生嘱咐他要合理休息。
经过治疗,小王的血压达标了。医生正想让他甩掉降压药的时候,他又开始熬夜,血压再次波动。第一次“分手”计划失败。
在重新调整作息,血压稳定5个月后,医生才准许他药量减半。
点评:本来小王正年轻,危险因素也少,血压控制好,减药可能性极大。但由于不良的生活作息习惯,非药物治疗得不到保证,因而不得不继续使用药物控制血压。
从以上三个案例可以看出,想要与降压药“分手”并非不可能。只要在发现高血压时,及早进行治疗,充分发挥非药物治疗的作用,那么甩掉降压药是有可能的。
但还是要再提醒一次,无论减药还是停药,都应经过医生的评估,在严格监控血压的情况下进行,切勿自行减药、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