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燥咳嗽如何选用非处方中成药

时间:2009-12-21  来源:寻医问药社区  作者: 我要纠错


秋燥咳嗽常见于气候干燥之秋季,由于肺主气而司呼吸,与外界大气直接相通,若因秋季久旱无雨,气候干燥,则燥热之邪多从口鼻入侵于肺,耗伤津液,肺阴受伤,失其濡润,从而影响其宣发肃降的功能,导致秋燥咳嗽的发生,主要表现为咳嗽日久不愈,痰少黏稠,或痰中带血丝,或干咳无痰,咳甚则胸痛,鼻燥咽干,或咽喉痒痛,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等。由于秋燥咳嗽多缠绵难愈,因此治疗时针对秋燥咳嗽的病因病机,对症采用清热化痰、宣肺润燥、养阴生津、润肺止咳的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下面介绍几种对秋燥咳嗽疗效较好的非处方中成药,供患者参考选用:

  秋梨膏:

  由秋梨、浙贝母、麦冬、青萝卜、鲜藕、蜂蜜等制成,有养阴生津、清热润燥、止咳化痰的功效,适宜于干咳短气,痰少而稠,或痰中带血,口咽干燥,声音嘶哑,形体消瘦,甚则午后潮热,盗汗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等。现代医学之肺结核、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疾病有上述症状者也可对症选用。成人每次服15克,每日2次,温开水调服。7岁以上小儿服成人二分之一量,3~7岁小儿服成人三分之一量。风寒咳嗽、湿痰咳嗽患者忌服,并应忌食辛辣燥热之物。

  橘红丸:

  由橘红、瓜蒌皮、石膏、苦杏仁、浙贝母、地黄、麦冬、苏子、半夏、茯苓、桔梗、冬花、甘草等制成,有清宣肺热、润燥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对秋燥伤津、痰热壅肺而引起的咳嗽最为合适,症见咳嗽不止,夜间为甚,咳痰量多,色黄质稠,喘息气急,张口抬肩,不能平卧,口舌干燥,心胸烦闷等。现代医学之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肺脓疡等出现上述症状者也可服用,成人每次服1丸,病重者每次服2丸,每日2次,空腹温开水送服。忌食辛辣油腻之物。

  莱阳梨膏:

  由莱阳梨、陈皮、浙贝母、法半夏、橘红、白糖、蜂蜜等制成,有清肺化痰、生津润燥、理气止咳的功效,主治燥热伤肺或肺热久嗽阴伤、灼津成痰,肺气上逆引起的咳嗽,症见咳嗽有痰,咯痰不爽,痰少而黏,或痰中带血,咽干口渴,声重音哑,形体消瘦,骨蒸潮热,颧红盗汗,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沉细而数等。现代医学之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慢性咽炎而出现上述症状者也可服用。成人每次服10~15克,每日3次,7岁以上小儿服成人二分之一量,3~7岁小儿服成人三分之一量。外感咳嗽患者忌服。

  鸡苏丸:

  此药由百合、天冬、麦冬、苦杏仁、瓜蒌皮、石膏、桑白皮、沙参、桔梗、橘红、苏子、半夏、知母、冬花等20余味中药制成,有清肺泻火、润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主治久患燥热、灼伤肺阴、痰热内蕴、肺气失宣而久咳不止者,症见咳呛气急,痰少或吐痰色黄稠,胶黏难咳或时有咳血,身热口渴,咽喉燥痛,气逆喘急,胸膈满闷,骨蒸潮热,颧红盗汗,舌质红苔黄,脉细而数等。现代医学之急性支气管炎、咽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病出现上述症状者也可服用,成人每次服3~6克,每日2~3次,7岁以上小儿服成人二分之一量,3~7岁小儿服成人三分之一量。凡痰湿壅肺、寒痰停饮犯肺而引起的咳嗽气喘等均应忌服。

  二母宁嗽丸:

  此药由浙贝母、知母、石膏、黄芩、栀子、瓜蒌皮、桑白皮、五味子、陈皮、茯苓、甘草等制成,有清泻肺热、宣肺润燥、止咳化痰的功效,主治燥热伤肺、肺阴受灼、肺气失宣而咳嗽者,症见咳嗽久而不愈,干咳痰黄,量少黏稠而难以咯出,胸闷气促,气逆喘息,咽干口燥或声哑喉痛,舌红少苔,脉细数等。成人每次服1丸,每日2次。外感咳嗽、寒痰咳嗽者禁服,忌食辛辣之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上一篇:治疗心律失常的非处方中成药
  • 下一篇:萎缩性胃炎选用摩罗丹
  • 无相关信息
    药品知识

    药品图文信息
    德州百佳妇婴医院 守护女性与宝宝的健康保驾护航
    德州百佳妇婴医院 守护女性与宝宝的健康保驾
    康立明生物长安心®巴西获证,南美破冰!全球准入国家和地区增至42个
    康立明生物长安心®巴西获证,南美破冰
    消除肝炎 积极行动:河南省医药院附属医院开展7.28世界肝炎日开展肝病公益会诊
    消除肝炎 积极行动:河南省医药院附属医院开
    重庆景城胃肠医院坑不坑?医疗水平、服务质量、收费标准一网打尽
    重庆景城胃肠医院坑不坑?医疗水平、服务质
    保护足部健康,为宝宝准备一双护足学步鞋
    保护足部健康,为宝宝准备一双护足学步鞋
    小雪时节应该如何养护肠胃健康?家中常备整肠丸,谨防肚痛腹泻
    小雪时节应该如何养护肠胃健康?家中常备整
    周文程荣获"2023年中泰中医文化交流使者"应邀出席“一带一路”沿线交流会
    周文程荣获"2023年中泰中医文化交流使者"应
    品牌就是力量|一正消炎镇痛膏强势登陆央视核心频道
    品牌就是力量|一正消炎镇痛膏强势登陆央视核

      内科偏方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保健滋养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美容保健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皮肤偏方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肿瘤疾病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男科偏方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外科偏方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儿科偏方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妇科偏方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五官偏方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虚拟手机号码

    关于我们 | 打赏支持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