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1-09 来源:健康报 作者: 我要纠错
日前,江西省儿童医院的92名儿童因接受“三伏贴”治疗出现灼伤等不良反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人甚至质疑三伏贴的疗效及安全性。那么,如此大规模的儿童受伤,是不是说明三伏贴不适宜于儿童呢?专家认为——
三伏贴主要来自于清代《张氏医通》记载的发泡疗法,以麻黄、白芥子、甘遂等辛温散寒药为主,按不同比例调配而成,分别在头伏、中伏、三伏的第一天将药膏贴于后背大椎、肺俞、天突、膻中、脾俞等穴位,以达到提升阳气、防治疾病的目的。
呼吸系统疾病效果最好
三伏贴对呼吸系统疾病效果最为显著,如小儿反复感冒引起的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
我院曾对1185名施行过三伏贴的儿童进行过对照观察研究,发现三伏贴对减少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次数有统计学意义。经过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大部分患儿的体质得到增强,患病次数明显减少。其他兄弟院校的附属医院也有很多关于三伏贴有效防治呼吸、消化及其他系统慢性疾病的有效案例报道。正是因为国内多家中医院开展三伏贴疗效好,老百姓口口相传,才出现了综合性医院、诊所,甚至药店、保健机构的三伏贴热潮。
在临床中,经常有患儿家长讲述患儿施行过三伏贴后,患病次数较往年减少的例子。翻看部分患儿就诊病历发现,大部分贴过三伏贴的患儿的就诊间隔时间逐步延长。所以,这个方法是适合孩子的。
专业人员贴敷更稳妥
那么,三伏贴适合于什么年龄段的儿童呢?由于儿童皮肤稚嫩、敏感,这虽有利于药物的透皮吸收,但同时也要考虑会更容易引发过敏,甚至出现起泡等问题。三伏贴是用温热的中药调制而成,贴敷时可能会有麻、热、痒的感觉,这属于药物透皮吸收的正常现象。不同孩子对贴敷药物的反应不一样,有少部分反应很敏感,若因不适及疼痛引起哭闹,应马上取下药物,以免造成皮肤灼伤。由于儿童需要3岁左右才能表述清楚,所以,既往绝大多数是3岁以上开始贴敷。
儿童贴敷有哪些注意事项呢?首先,需要辨证施治,判断体质是否适合进行敷贴治疗。其次,药物质量必须保证,否则可能带来隐患。第三,剂量与配伍的比例至关重要。此外,儿童皮肤娇嫩,夏季本身汗孔疏松,敷贴时长需要精准把握,并由专业医师密切观察。如果医疗机构对这些标准并不熟悉,便可能埋下隐患。所以,从适应证的选择到制定处方、制剂生产、穴位选择、贴敷操作,都需要有中医药专业人员的严格把关,并非人人都可操作。
部分网络销售的三伏贴,标注男女老少都能用,没有严格的适应证,有的打着“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的旗号,这些都是不符合医疗操作要求的。所以,不建议网上购买三伏贴,然后在家自行给儿童贴敷。
配方不应该随意调换
不同产地的中药质量不同,不同配伍比例的疗效不同,敷贴药物中到底是一味药还是几味药,可能导致发泡的白芥子比例如何,白芥子打粉的粗细程度怎样,用来调和药物的姜汁该放多少……这些均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长期的实践作为支撑。如果把握不好火候,不但影响三伏贴的疗效,还可能造成皮肤发泡、化脓、溃烂甚至感染等。
每年各地开展三伏贴贴敷,其处方各不相同,贴敷时间无统一标准,还有因为患儿的体质不同,偶尔会有少数儿童贴敷后出现皮肤痒、痛等不适感以及皮肤受损,但大多在可接受范围内,很少听说有大面积明显灼伤情况的发生。一般来说,医院从处方选择、制作工艺和辅料添加,都会充分考虑儿童的皮肤特点,经过多年的经验总结,最大程度保证儿童贴敷的安全性。如我院都是先在医护人员身上反复测试后,才会给儿童使用。像江西省儿童医院这样未经试验就将往年配方中的嫩姜调换为老姜,酒精浓度从56°提高到62°,并直接用于儿童,有些欠妥当,也应汲取教训。
要跟家长交代清宜忌
三伏贴属于中医外治疗法,与口服中药一样需要忌口。所以,在敷贴当日,要嘱咐家长不要给孩子吃生冷、辛辣的食物,以免影响效果。贴敷后,孩子不宜去空调房,因为毛孔遇冷后收缩,会影响药物吸收。
根据个体差异,部分患儿贴敷后局部皮肤会出现潮红、轻度刺痛,此属于正常现象,忌抓挠或淋浴揉搓,一般不必特殊处理,让其自然吸收即可。当孩子反应很敏感,由于疼痛引起哭闹,则应该马上取下药物,以免造成皮肤灼伤。若出现红疹甚至水疱,则是不良反应,家长不可自行处置,应立即到医院请专业医师处理。
对贴敷药物过敏的儿童,不建议敷贴。敷贴期间若出现高热、日光照射发生过敏者,则需要暂停疗程,待症状缓解再继续治疗。
儿童贴敷时间比成人短,一般为2小时~4小时。稍年长的儿童若贴敷部位无明显不适,可适当延长贴敷时间。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