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统计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青壮年人为12%,而老年人为25%,即1/4的老年人用药可发生不良反应。这是因为老 年人器官贮备功能衰退,对药物的耐受性降低。而且老年人不仅 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同时一旦发生不良反应,程度也重,甚至可导致死亡。现就老年常用的几类药物不良反应叙述如下:
1.硝.酸盐类
硝.酸盐类药物除具有扩张冠脉改善心肌缺血作用外,近年来发现还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目前广泛应用于冠脉供血不足的心 肌缺血(包括稳定、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隐性心肌缺血)、急性心 肌梗塞和急慢性心衰和高血压危象等。但亦有如下不良反应,临 床应用时应注意。
(1)耐药反应:
临床常用的消心痛、硝.酸甘油如连续用药1—2周后,约有70%的患者产生耐药性,药效明显减退,甚至消失。若间歇数小 时以上或数日,耐药性消失,药效作用恢复。耐药性的发生机制:硝.酸盐药物属于有机硝.酸盐,实际上是一组前体药物,必须在巯基参与下还原为无机硝.酸盐,再在血管 平滑肌细胞内代谢为一氧化氮(NO)后,才能发挥血管扩张作用。故长期持续应用硝.酸盐类药物,可使病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内 巯基耗竭,而出现耐药性。
耐药性的预防:
①间歇给药:消心痛每日给药二次(早晨、中午)或三次 (早、中、晚),不用每日四次或4-6小时一次;静脉给硝.酸甘 油每日持续12-14小时,保证每日有12小时以上的间歇,可降 低耐药性的产生。
②补充巯基:在持续口服消心痛或静脉给硝.酸甘油时,可并 用含巯基的琉甲丙脯酸(开博通),可提高持续使用硝.酸盐药物 的疗效;与硫氮草酮每1—2周交替使用或昼夜交替使用,如白 天早、午用2次给消心痛,晚上睡前1次硫氮草酮,不但可预防 硝.酸盐的耐药性,还可增加疗效;并用利尿剂如噻嗪类利尿剂、安体舒通等,可改善心功能及冠脉供血,提高硝.酸盐类药物的疗效。
(2)反跳现象:
长期使用硝.酸盐类药物的病人,可产生对药物的依赖性,若突然停药可引起冠脉痉挛、剧烈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甚至猝 死,即反跳现象。因此,对长期使用硝.酸盐类药物的病人,停药 时应逐渐减量,然后停服。
(3)零时效应:
常发生于采用长间歇用药的病人,即在用药末期,体内药物浓度低,扩冠作用很弱,长时间心肌供血不足,诱发心绞痛或心 功能不全。
(4)慎用硝.酸甘油的指征:
硝.酸甘油是一种血管扩张剂,对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脑血栓形成、脑梗塞、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等均有治疗作用。 但是患有上述疾病的人,不一定都适用于硝.酸甘油,如使用不 当,反而会使病情加重。
①硝.酸甘油能松弛全身血管平滑肌,并有抑制血管运动中枢的作用,可使血压下降。所以,用硝.酸甘油治疗心绞痛、心肌梗 塞、心力衰竭时,需查明血压,必须不低于正常值,方可应用, 否则会产生低血压,造成不良后果。
②硝.酸汁油治疗脑血栓形成、脑梗塞时,如病人有意识障碍时,应禁用。因为此时病人伴有一定程度的脑水肿存在,若用硝 酸甘油扩张脑血管,使灌注量增加,势必加重脑水肿。
③硝.酸甘油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低血压者,更应慎用,因为在低血压情况下,硝.酸甘油容易引起脑缺血病变区血流量减 少,使缺血区更加缺血。
④应用硝.酸甘油前,需查清楚有否血容量不足,如有血容量不足,应在补充血容量的基础上应用,否则极易导致低血压。
2.洋地黄类药物
地高辛是最常用的洋地黄类药物,老年人服用地高辛半衰期平均为70小时,血清浓度较青壮年高1倍,所以中毒发生率刃高,为11.5%—20%。因此,老年人应用洋地黄除紧急情况外,不宜用负荷量,而应用维持量,如地高辛0.25Mg/H,4-5天后 改为0.12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