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眠药原本是用来镇静、催眠,缓解人的焦虑情绪,但是在近日的一些报道中,出现了很多人在服用安眠药后性情大变的奇怪现象。原本文质彬彬的人突然开始骂人、平时不太贪嘴的人突然开始暴饮暴食,甚至有的人在睡前服用安眠药后,不但不会昏昏欲睡,反而兴奋地狂打电话,一聊就是两三个小时……是安眠药改变了他们的性格,还是其中有别的蹊跷呢?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副主任医师李冰博士认为,如果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正常剂量的安眠药,这样的情况还是不常见的。而且安眠药一般情况下是起到抑制作用,使人昏昏欲睡,但是也有人会躁动不安,至于说最常见的行为是狂打电话就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了。人吃多了安眠药,会有一个兴奋期,然后再进入嗜睡期,兴奋的时候多打几个电话,是有可能发生的,但这不是必然出现的行为。如果服用正常剂量的安眠药,一般不会出现这样的怪异行为,除非是有大病在身,身体的耐受力比较差才有可能。
人们服用安眠药、酗酒、吸毒都会成瘾,与大脑中的一种叫多巴胺的物质有关。多巴胺是一种传递兴奋的化学物质,有时一个拥抱、一个接吻、一句赞扬的话都会让人产生兴奋的情绪,就是因为体内的多巴胺升高。酒精、安眠药和毒品也是不断地刺激体内多巴胺的升高,让人长期持续不断地产生一种欣快效应。
长期下来,身体就如同被一个贪得无厌的恶魔绑架,走进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它不断地强烈要求继续用药,让自己兴奋起来,可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原本的剂量已经无法满足它,它需要更大剂量的刺激,如此周而复始。这就是为什么吸毒的人会从用嘴吸发展到静脉注射,吃安眠药开始只要一两片就能见效,到后来几十片也不管用,照样失眠。
很多人都知道长期服用安眠药有很大的副作用,最普通的就是白天感到困倦、精力不集中、反应迟钝、记忆减退、眩晕等。而且像安定这类安眠药主要靠人体肝脏转化,并经由肾脏排除,因此过量服用还会增加肝肾功能的负担。有些长期大量服药的人,如果突然减少剂量或者停止服用,还会伴有恶心或呕吐,手、舌和眼睑的粗大震颤,导致行为紊乱,出现幻觉,甚至癫痫发作。因此有一种说法,长期服用安眠药等于慢性自杀。
最为可怕的还是长期服用安眠药成瘾后对一个人性格的改变,一个非常温和、宽容的人也会变得自私,不通情理。李冰博士说,这是因为这些人的大脑功能出现了变化,大脑对世界的认知发生改变。他们的精神处于高度紧张、恐惧、焦虑、烦躁、空虚状态,思维混乱,疑心重,易于发怒,敌对性和攻击性增强。这和喝酒、吸毒时间长了带来的后果是一样的。
对药物和毒品的依赖,使这些人丧失了兴趣、责任感、羞耻感等,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州物质依赖治疗中心的心理治疗专家科瑞·奈金就提出了成瘾性人格的说法,成瘾性人格并不是指导致酒精、药物依赖者成瘾的人格,而是指人一旦成瘾后,酒药是如何在广泛的层面上改变一个人的人格的。
作为一个长期从事精神疾病治疗的医生,李冰博士非常反对普通民众依赖安眠药来解决睡眠问题,说到底安眠药还是缺点大于优点。李冰博士说,失眠是很多原因引起的,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真正需要单纯以安眠药治疗的病人并不多,更多的失眠人对安眠药的依赖纯粹是心理方面的。所以心理和行为上的治疗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安眠药也只是一种治疗手段而已。
李冰博士也提醒那些服用安眠药成瘾的病人,不要自己随意减药和停药,这都是很危险的。而是应该到正规的医疗机构,接受专业的戒药治疗和心理康复,尤其是心理康复。这对病人来说是最重要的,所需要的周期也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