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9-12-22 来源:药品网ypw.cc 作者: 我要纠错
人参,被誉为“百草之王”。我国服用人参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人参的保健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药用、食补,甚至护肤,人参都频繁出镜。然而,您知道自己适合哪种人参吗?接生长环境不同,人参可分为两大类别,即天然生长的野山参和人工种植的园参。野山参补气力最强,可以治疗气虚暴脱,常单味大量(可用至30克)煎汤以救危急。从药效上来论,园参是远不及野山参。
加工工艺不同,功效各自有别
平素步入药店,常可以听到店员殷勤询问是需要红参还是白参,令人心中不禁嘀咕,莫非这人参还根据颜色来分类?其实这是由于加工工艺的不同而衍生出来的。
生晒参 以鲜人参刷洗后用硫磺熏过,然后晒干或于40摄氏度~50摄氏度烘干而得。以外表灰黄色、断面内色、无破痕者为佳。有完整的根茎及须根者,称“全须生晒参”。小支生晒参称“皮尾参”,功效比大支较差。又有名“大力参”,为鲜人参洗净后用沸水浸煮后晒干,其功用与生晒参相同,但效力次之。
生晒参性平和,既可补气,又可养津。一般适用于舌质偏红,口干咽燥、头晕耳鸣,便秘等气虚兼有阴津不足者服用。
白参 又名白人参。以个大、色白、皮老而细、纹深、长芦,长须、无破痕、不返糖者为佳。
白参性平和,效力较差,适用于偏阳虚,阴虚者和元气不足或虚弱人。
红参 将优质鲜人参剪去支根和须根,洗净,蒸2~3小时后取出,烘干或者晒干,色呈红赤,放名红参。好的红参有效期可达10年。以身长、体圆、红棕色、微透明者为佳。一般认为,我国所产的石柱参和朝鲜半岛所产的别直参质量最好,前者又称为边条红参、边条参,后者多称为高丽红参、朝鲜红参。
中医认为红参性温,有温升之性,能振补阳气,适合年高体弱的老年人,失血过多,以及手术后的人调补之用。如果肝阳上亢,面目有火,内热较甚者则不宜服用。
另外,在药店常可以见到参须,它其实是人参的须根,有生晒须根、红参须两种。有人参之性,价格低廉是其所长。而参芦则是人参的根茎晒干的成品,适用于体质虚弱而痰多者,或泄泻日久见有脱肛的病人。
正确服食,以全疗效
人参对人体有“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明目开心益智”之功效。它的食用方法很有讲究:
1。炖服。将人参切成2毫米薄片,放入瓷碗内,加水,封密碗口,置于锅内蒸炖4~5小时即可服用。
2。嚼食。以2~3片人参含于口中细嚼,生津提神,甘凉可口,是最简单的服用方法。
3。磨粉。将人参磨成细粉,每天吞服,用量视个人体质而定,一般每次1~1。5克。
4。冲茶。将人参切成薄片,放在碗内或杯中,用开水冲泡,闷盖5分后即可服用。
5。泡酒。将整根人参切成薄片装入瓶内,用50~60度的白酒浸泡,每日酌情服用。
6。炖煮食品。人参在食用时常伴有一定的苦味,如果将人参和瘦肉、鸡等一起烹炖,可消除苦味,滋补强身。
需要注意的是,服用人参,常有忌茶一说。有研究表明,茶叶鞣质会影响人参的主要成分——人参皂苷发挥其正常作用。此外,中医有“人参畏菜菔子(即萝卜子)”一说。民间更是延展开来,说人参不可以和萝卜同食,则是从人参能补气而萝卜子能行气考虑,但目前尚无有效证据证实。
另外,无论是红参或是生晒参,在食用过程中一定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过量服食。另外,一定要注意季节变化。一般来说,秋冬季节天气凉爽,进食比较好;而夏季天气炎热,则不宜食用。
无相关信息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