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9-12-22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芦根
芦根是芦苇的地下根茎。认为芦根具有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等功效,适用于热病伤津,烦热口渴,胃热呕吐,肺热咳嗽及热淋涩痛等证。本品性味甘寒,凉润爽口,入肺、胃经。具有生津而不恋邪之特 点,尤其适用于温热病及暑热津伤口渴者,能补夏日汗出过多而致的津液耗损,芦根功能清泄肺胃之热而止咳、止呕,故又常用于肺热咳嗽、胃热呕吐等症。民间还常以本品治疗鼻出血,牙龈出血。
现代研究发现,芦根含有51%的糖类,5%蛋白质,多种有机酸,多种和微量元素等。芦根多糖具有免疫促进作用,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据报道,芦根煎液对急、慢性肝炎降低谷丙转氨酶和恢复有良好效果。芦根提取物有增白皮肤,营养皮肤、保护皮肤和抗皮肤癌的作用。由此看来,芦根不再是传统观念上的材。芦根的常用剂量为15~30克。鲜品用量可加倍,或捣汁用。
常用
芦根麦冬饮
[制作方法]鲜芦根30克(干品用15克),麦冬15克。煎汤代茶饮。
[功效及适应证]养阴生津、清心除烦、清热利尿。芦根麦冬饮是一剂清凉消暑的常用方。尤其适用于夏季汗出过多,耗气伤阴,症见口渴咽干、胃热呕吐、齿龈出血或肿痛、心烦不眠、大便秘结等证。本膳还可用于放疗后口渴咽干、食欲不振、舌绛而干的病人。此外,对糖尿病、肺燥咯血及支气管炎患者,也有一定疗效。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者忌服。
购买及储 干品以条粗均匀、色黄白、有光泽、无须根及霉斑者为佳。鲜芦根以表面黄白色、肥嫩、有光泽者为佳。干芦根贮干燥容器内,或竹篓、蒲包内,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鲜芦根可置阴凉潮湿处。
西 洋 参
西洋参又名洋参、花旗参,原产于北美加拿大和美国,现在我国亦有栽培。
中医认为,西洋参苦、微甘寒,入心、肺、胃经,有补气养阴,清火生津之功。为治气阴不足而火盛之佳品。盛夏季节,人们往往出汗较多,易损耗人体的阴津,阴津受损,容易出现口干咽燥,舌红尿赤等,甚至进一步出现心烦不安,纳食不香,体怠乏力,造成气阴两伤之症。西洋参性凉而补,既能扶正气,又能降虚火,生津液,除烦倦。其独特之处在于本品不热不燥,凡需补益又不适合人参温补的人,均可试用西洋参。正如《医学衷中参西录》所说:“西洋参性凉而补,凡欲用人参而不受人参之温补者,皆可以此代之。”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西洋参以西洋参苷类及多糖等为其主要有效成分,具有增强免疫、抗缺氧、抗疲劳、抗应激、抗心率失常、强心、利尿、保肝等诸多作用。
西洋参的常用剂量为3~6克。
常用药膳
洋参炖甲鱼
[制作方法]甲鱼1只(600克左右),洋参3克。将甲鱼活杀放尽血,用热水烫一下,用刀刮净甲鱼壳和裙边上面的黑衣,去头及肠杂等,洗净放入炖盅内,上放西洋参,加料酒、盐、葱、姜等调料,再加适量清水,隔水蒸2小时左右即可食用。
[功效及适应证]补气养阴,清火生津,退热散结。适用于年老体弱,暑热伤及元气,大病、久病后,证见神疲乏力,记忆力减退、短气汗出,心烦口渴,胃口不佳,舌质红绛,脉虚细数者。又常用于减轻患者因放化疗所致的,如白细胞减少,形体消瘦,低热不退等症。
龙眼洋参饮
[制作方法]龙眼肉30克,西洋参6克,白糖少许。将龙眼肉、洋参、白糖同放入炖盅内,加清水少许,置锅中,隔水蒸40~50分钟即成,每日睡前温服1小酒杯。
[功效及适应证] 补气阴,养心血,宁心神。适用于年老体弱或病后、产后,气血不足之心悸、失眠、健忘等证。又常用于因工作紧张,体力不支,记忆力减退,神经衰弱患者,具有消除疲劳,增智益脑的作用。
注意事项 感受表邪、湿热未尽者不宜用;中阳衰微、胃有寒湿或体质虚寒者忌用;服用期间,忌用浓茶、咖啡、萝卜等食物,以免影响疗效。西洋参虽补不温,但其补益之力较强,过服或久服,部分患者亦可出现牙痛、口干、腹部胀满等症状,可根据情况暂时停服。
购买及储藏 西洋参一般以条匀、质硬、表面横纹紧密、气清香,味浓者为上品。贮干燥容器内,置阴凉干燥处。
(实习编辑:黄艳玲)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