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病人认为口服药不如注射药见效快、作用强,只要感到身体不舒服就会要求医生给他打针或“挂盐水”。而另外却有一些病人的想法与之恰好相反,患病后,总希望多吃药,少打针,免遭“皮肉之苦”。实际上,这两种想法都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那么,患病后,应怎样选择用药的途径?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药物剂型分为片剂、丸剂、针剂、胶囊剂等多种。
将药物制成什么剂型,是由药物的性质、疗效和毒副作用等条件决定的。
有些药物不溶于注射用的溶媒或在这些溶媒中的溶解度很小,溶解的药物达不到临床上的治疗量,这些药物就不能做成注射剂,而将其制成片剂,如一些常用的抗生素。相反,有些药物必须做成注射剂,如胰岛素,这种药物只能注射而不能口服,这是因为口服的胰岛素进入胃肠道后易被胃蛋白酶破坏失效,口服的量再大也达不到治疗效果。
当然,有些药物也可以制成不同的剂型,如盐酸山莨菪碱,这种药物既有注射剂,又有片剂。另外,含同种药物的不同剂型药理作用却不一定是相同的,如口服液硫.酸镁是用来导泻的,而针剂硫.酸镁则具有中枢抑制及降血压的作用。
不同的疾病需要不同的药物来治疗,而相同的药物又具有不同的剂型。所以,选择正确的用药途径,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特点做出最佳选择,这样才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