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世纪80年代末,人们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实现了干扰素大批量生产以来,干扰素已成为治疗乙型和丙型肝炎的重要抗病毒药物之一,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其疗效的局限性和较多的不良反应,使人们一直无法把它看作是能攻克病毒的“青霉素”,并有一种“拿之烫手,弃之不舍”的感觉。如何掌握使用干扰素治疗的时机,正确对待它的不良反应,主要靠权衡其利弊。
不要因害怕不良反应而延误时机
老刘在11年前的一次手术后因输血感染了丙型肝炎。近些年来,肝功能一直不太正常。到医院检查后,他的丙肝病毒RNA是阳性。于是,医生建议他使用干扰素治疗,但他听说干扰素的副作用较大,一直不敢使用。最近检查时,医生发现他的肝病已经发展成了早期肝硬化。
其实,干扰素是治疗丙型肝炎的首选药,其疗效明显优于治疗乙型肝炎,有效率可达60%~70%。这是因为,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有与乙型肝炎不同的地方:丙型肝炎主要是病毒直接损伤肝细胞,而乙型肝炎肝细胞损伤主要由免疫反应所致。在使用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后,病毒受到抑制,肝损伤即得以修复。多数丙型肝炎患者使用干扰素治疗后,肝功能会逐渐恢复正常,病毒的复制量也会受到抑制。据临床资料统计,使用干扰素治疗过和没有使用过干扰素治疗过的丙型肝炎患者相比较,将来癌变和肝硬化的发生率都要明显降低。在目前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中,还没有一种药物的疗效优于它。而且治疗丙型肝炎时,干扰素使用得越早疗效就越好。目前我国国产的大部分的干扰素不良反应都很小,多数患者仅在治疗的初期有低~中度的发热、头痛和关节酸痛,继续用药几次后即可好转。只有少数病人使用干扰素治疗后因不良反应严重而不能耐受。
另外,任何药物都会有一定的不良反应。治疗一种疾病,不要因担心药物的不良反应,就任凭疾病肆虐,而不治疗。选择药物治疗时要看是疾病本身带来的危害大,还是药物带来的危害大。如果疾病本身带来的危害大,而药物带来的危害是暂时的,那就应该治疗。老刘的肝功能持续异常,丙肝病毒复制指标阳性,这就说明其肝病在活动期。这种情况如果不积极治疗,就可能使他的肝病进展为肝硬化或演变为肝癌,这比目前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危害更大。在医生的劝说下,老刘开始了干扰素的治疗,1个月后,肝功能恢复了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