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在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多种降压药物皆可能引起或加重血脂代谢紊乱,其对血脂的不良作用甚至可能抵消降压作用的效果,应予重视。
1.β受体阻滞剂
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和β1受体阻滞剂常可引起甘油三酯(TG)、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下降,对总胆固醇(TC)一般无影响。可使血浆TG和VLDL升高25%,HDL-C下降10%~15%。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较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对血脂的影响大;而有内源性交感活性的β受体阻滞剂对血脂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其机制主要是β受体阻滞剂使β受体阻断,而α受体未被阻断,从而抑制脂蛋白脂酶活性,VLDL和TG分解代谢受阻,导致TG升高,VLDL代谢伴随物HDL-C下降。选择性的和有内源性交感活性的β受体阻滞剂较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抑制脂蛋白脂酶的作用更弱,因而对TG和HDL-C的影响常不及后者。
2.利尿剂
不同的利尿剂对血脂、脂蛋白的影响各异,且与剂量有关。用噻嗪类利尿剂长期治疗高血压,血清TC、LDL(低密度脂蛋白)、VLDL轻度升高,TG升高或不变。停药后血脂水平恢复正常。为减少这类不良反应,宜用小剂量(≤25毫克/日)而不宜用大剂量(≥50毫克/日)治疗高血压。肾小管髓袢利尿剂可使TG、TC和LDL-C升高、HDL-C下降。安体舒通和吲哒帕胺对血脂无明显影响。利尿剂导致血脂紊乱的机制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
3.α1受体阻滞剂
α1受体阻滞剂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并改善血脂代谢。其机制可能为α1受体阻滞剂使脂蛋白脂酶活性增加,VLDL分解代谢加强,遂致TG下降。另有研究发现,α1受体阻滞剂尚可通过促进LDL分解代谢,使TC水平下降。
4.钙通道阻滞剂
众多资料表明,多种钙通道阻滞剂对血脂均无影响。钙通道阻滞剂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且其产生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同时不影响TC浓度。钙通道阻滞剂这种有益作用的机制为: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直接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抑制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趋化活动,抑制或预防脂质氧化所致的损伤,阻止钙在斑块中的蓄积等。
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由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有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糖耐量等作用,有糖尿病或高TG血症的病人,使用该药可使TG和TC下降。另外,该类药尚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并能逆转高血压、高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恢复内皮细胞依赖性血管舒张作用,尤其对伴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