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9-12-22 来源:药品网ypw.cc 作者: 我要纠错
专家指出,面对流感,要知晓“一般病例居家隔离治疗,重症病例要住院治疗,危重病例要住在ICU(重症监护病房)”的理念,因此如果是一般的轻微症状,建议不要盲目地往医院跑。
轻症患者很快自愈
卫生部应急办副主任梁万年10月29日指出,甲流是新的传染病,大部分人都会得,但是一般人得了以后都是轻微症状,而且很快就恢复了,轻微症状通常是发烧、肌肉酸痛、轻微咳嗽,大家不必过于担心。
记者在《甲型H1N1流感轻症患者居家隔离治疗管理方案(试行版)》中看到,甲流轻微症状被界定为“有一般性流感症状,包括发热、流涕、鼻塞、咽痛、咳嗽、头痛、肌痛、乏力,无下呼吸道感染,无其他并发症,非流感高危人群。”
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曹志新副主任医师介绍,感染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后,症状与以往我们见到的流感没有太大差异,大部分病人都是轻症,患者要学会分辨,通常就是一般的流感症状,如发热、干咳、体温在38度以上等,都没有出轻症病例的范围,出现这些症状没有必要紧张。
北京协和医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黄建始教授也向本报记者介绍,目前80%的流感病毒都是甲流,因为甲流也是流感的一种,所以甲流轻症的治疗方式也与普通流感差不多。大部分的甲流患者都为轻症,患病后无需紧张。
不发烧无需用药
国家甲型H1N1流感防控临床专家组副组长、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治中心主任李兴旺介绍,健康人群的轻症都属于一般病例,没有必要去医院尤其是大医院“扎堆”,因为这样的弊端在于:一是也许会把病传染给别人;二是轻症病人去医院反而造成聚集性感染,使病情加重,所以建议居家隔离治疗,或就近选择人不多的社区卫生机构就诊。
他提醒,患者居家隔离治疗最好单独住在一个房间、单独使用一个卫生间,注意随时监测体温,一般不需用药,只要多休息,多饮水即可,高热患者可以物理或药物退热。而患者和家人不要近距离接触、接触则要戴口罩,此外房间要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咳嗽或者打喷嚏的时候要捂上嘴。
居家用药还需对症
居家隔离究竟该如何用药?专家提示,一般轻症不需用药,用药方式把握好大致原则即可。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物评价专家委员会委员孙忠实介绍,可以依照症状到药店购买相应中成药,如疏风解毒胶囊、香菊胶囊、银翘解毒类、桑菊感冒类、双黄连类口服制剂、藿香正气制剂等。因为目前的感冒大部分为病毒性,所以依照病毒性感冒的标准用药即可。建议如果没有发烧,则不需用药;如果有发烧,可吃点OTC的解热镇痛药如布洛芬、扑热息痛,如果合并细菌感染,可以在药师指导下服用抗菌药如喹诺酮类、沙星类。
他提示,很多中成药的感冒药里有西药成分,所以建议不要与西药合用,这样很容易形成重复用药,带来风险。
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曹志新表示,在选择药物时,究竟是选西药还是中成药、汤药,其实并无严格的标准,总体原则是一般性发烧吃点西药退烧,若是咳嗽等其他症状可吃点中成药,建议公众在发病初期选择性用药,但并非一定要吃药。
发烧39度 立即上医院
很多患者因为自己是轻症就掉以轻心,但专家提醒,轻症也有变重的可能性,所以治疗方案要随时依病情而定。
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曹志新副主任医师介绍,如果轻症患者在患病72小时之后症状没有缓解,反而加重,这时就要及时去医院,不能拖延。
他指出,轻症患者一开始不需要去医院,如果在患病3天之后发烧温度上升或高烧不退甚至脱水,则要及时就医,就医时要戴上口罩。如果体温逐渐下降、症状缓解,则可在家休息。通常的常规分界线为发烧达到39度以上则要去医院就诊,而发烧在37或38度左右的患者如果去医院,不仅浪费医疗资源,还容易形成院内感染。不过,每个患者的耐受力不同,如果感觉身体不支,就要立即就医,不用拘泥于任何界限。他特别提示,如果是高热,一定要到医院的发热门诊,不要到普通门诊就诊。
总体而言,不用去医院的前提有两个:一个是病情轻微、不严重;二是患者不是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如孕妇、老人、小孩、有基础病的人群),这类有高危因素的人群一有症状就需要立即就诊。
无相关信息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