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药是指能够提高性能力,增强性欢娱的一类药物。为什么把具有这种作用的药物称为春药呢?春天大地回暖,万物苏醒,一片蓬勃。大多数植物都在此时含英吐秀,开花授粉;大多数动物都在此时滋孽繁衍,交尾发情。春天生机勃勃,自然生命的重要生活内容便是两性交合。人为万物之灵,人与天地相参,人类既是大自然春之舞曲的参加者,同时也受到春天巨大生息力量的感染和震撼。于是,在中国古代就把和人类性行为有关的事物,都与“春”紧密结合起来了。男女欢爱的夜晚叫春宵,表达欢爱次数的说法叫春风一度或几度,把渴望欢爱的焦急心理叫春心,而把这种心理的形态暴露叫春情,能提供性服务或性娱乐的场所,在宋代以后就被称为春宫……因此,能够增强性能力和性快感的药物,理所当然就被叫做春药了。
春药有几个特点,一是目的性极强,紧扣性行为的主题,非“春”莫用;二是即时性明显,只作用于性行为过程,催动“春”势,“春”去止歇,没有后续效应;三是一视同仁,弱者使用便可扶危济厄,雪中送炭;强者使用则是以强助强,锦上添花。在正常的性行为过程,男女双方都从中得到欢娱,因此,春药又有男用和女用的分别。在我国目前存世最早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性医学著作中,把男用春药叫做“内加”。内就是房内,是我国古时对性行为的说法,加是指增加帮助,“内加”就是帮助增强男子性能力的意思。女用春药叫做“约”,约是形容女子的美好,如风姿绰约。约在这里是指,女子用了春药以后进行性行为,不仅是女子本人的感觉,更主要的是男性伴对她的感受都很美好。
在我国古代的春药处方中,常包含有刺激性的药物,这或许就是其能够“兴风作浪”的资本。在使用方法上又分为内服和外用两类。内服者或丸或散,多为男性春药,古时常以酒下,借酒来催动药力,必须在性行为前服用。目前于街头巷尾非法药物广告中,注明要在性生活前20分钟或30分钟使用者,皆此类也。古代外用者,男子或用药末敷脐,或煎液洗抹外阴,多在性兴奋后性交前除去;女子常见的用法是阴道内坐药。春药是催情兴阳之物,不可滥用,否则,耗精损气,犹如竭泽而渔,虽可逞一时之能,贪一时之快,必遗后患。
了解了春药的内容,再来谈一下药。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学中,男属阳,女属阴,阳性刚强,阴性柔弱。在男女性行为中,男性具有主导作用,表现出“阳刚之气”。如果男阳之气不够刚强,甚至表现出柔弱,一般认为常见的原因是阳气不足,命火不旺,在治疗上就要补火,添薪加材。由于肾主二阴,职司生殖,内含命门真火,在五脏之中是“作强之官,伎巧生焉”,如果关键时刻不能“做强做大”,“伎巧”如何发作出来。因此,要壮就要壮肾阳,补火就得补命火,形成了具有特殊涵义的药概念。
那么壮阳药有什么特点呢?一般说来多用于男子。适用于肾阳虚弱命火不旺的阳瘘、早泄、滑精、遗精等,除上述几个主要症状外,还会伴有腰痛腰瘦,腿脚虚乏,头空昏晕,萎靡不振,面色暗晦,手脚发凉,阴囊湿冷,多尿夜尿,腹冷痛泻等一些表现。不可忽视这些伴有的症状,只有存在这样的一些症状,才可以确定所患的阳痿、早泄、滑精、遗精等属于肾阳不足,才可以用壮阳药治疗。壮阳药不含有刺激性药物,需要坚持用药,每天2~3次,一般要服到欲治疗的阳痿、早泄等情况得到完全改善,严格地说在服药期间,应避免或控制性行为。现代壮阳药多为口服,古代尚有直接作用于性器官的局部佩戴药袋的方法。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医看来,并不是所见到的阳痿、早泄、滑精、遗精等都属于肾阳不足,还有湿热、肝郁、痰浊、血瘀等不同情况。临床常见到有些患者一出现此类症状,由于是难言之隐,便不管青红皂白,忙不迭找来壮阳药,一种不行再换一种,结果是越壮阳越不济。因此,有了状况,还是应该到中医那里分辨一下为好,由中医帮助确定服用何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