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9-12-22 来源:药品网ypw.cc 作者: 我要纠错
新型流感在全球已经“缠绵”良久,国人在对新型流感的持久抗战中除了日常饮食、生活细节防护外,多数人都在采用提高免疫力的做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李连达曾表示,“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甲流病死率约为1.2%;而我国2009年10月4日报告病死率约为10000分之1.5,相差近100倍,这其中,药的早期治疗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本期开始,商报健康产品部将推出《抗击流感中药当道》系列报道,邀请众多中医专家和防治流感的中药产品厂家,带领读者们用中药武器对抗流感。
面对新型流感的蔓延,医学专家们忙于研究治疗配方,普通市民们能做的就是防御和自我保护。提高抵抗力成为大家最热衷的话题。
本期我们邀请了资深中医专家和太龙药业的配药专家,来讲述如何利用中药增加个人抵抗力、防御新型流感。
商报记者 孟蝶
狂喝板蓝根不管用
采用药物防御流感,很多人都把板蓝根冲剂当成了“护身符”,每天冲几包当成白水喝。在郑州市各大药店也都把热销的板蓝根冲剂摆到了显眼位置,记者走访的多家药店售货员均表示,板蓝根冲剂是目前销量最好的冲剂之一。
针对新型流感,市民服用传统的板蓝根是否能起到预防作用?河南省中医专家段海辰分析,新型流感有发热、咳嗽、头痛和喉咙痛的症状,且有发病快、病情重、传播快等特点,属于中医所说的“瘟疫”病范畴。单纯服用板蓝根来预防效果可能不佳。虽然板蓝根有抗病毒作用,但它性味苦寒,多吃或常服会伤胃,同时新型1流感有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所以更加不宜单纯服用板蓝根来预防。
按照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段海辰建议早期以祛风、清热、化湿的方法为主,推荐了一副传染病流行期间用于祛风清热的药方:
藿香6克、佩兰6克、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大青叶10克、薏苡仁15克、生甘草2克来进行预防,水煎服,一人一天的量,分两次煎服,此方有祛风化湿、清热解毒功效。(此方剂量为成人用量,但市民最好拿给相熟的中医确定剂量后再用)
防感冒中药不宜长期服用
在抵御新型流感的过程中,很多信赖中药的市民开始四处寻求防御的中药或偏方。
千百味中药中,哪些可以用来增强免疫力呢?河南中医学院教授任汉阳提醒,中药毕竟是药,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点下服用,不宜随意食用。尤其是预防感冒的中药不宜长期服用,一般是3~5天。服用期间或服用后感觉不适者,应立即停止并及时咨询医师。此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轻信所谓的秘方、偏方和验方。
任汉阳告诉记者,增强免疫力的中药很多,譬如人参、西洋参、黄芪、党参、冬虫夏草、刺五加等,这些药经中医药理研究和临床观察有增强免疫力的效果,但每个人的体质各有不同,最好找中医问过再用。
任汉阳推荐了中医古方“玉屏风散”,他介绍说此方是一个经久不衰的名方。因为流感是经口鼻传染的呼吸道疾病,因此补肺固表是一个重要的治疗原则,玉屏风散则是补气健脾、补肺固表、扶正祛邪的代表方剂。体现了中医所说的“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主导思想,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证实此方有免疫功能的双向调节作用。他建议饮复方玉屏风茶:
生黄芪6克、防风3克、白芍3克,贯众2克、炙甘草1克,共同碾成粗末,放在大号杯内泡茶饮用,用沸水冲服。可连续冲泡三至五次,一天内饮完,方子可以连服一周,安全有效,口感良好,而且方便。
分清体质再用药
利用中药进行养生防病的人们越来越多,但很多人在中药的选择上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后果便是不见效果反伤身,在保健中药的选择上应该根据不同的体质来选用不同的药材。
不同体质的人,可根据中医专家的指导选用合适的中药方或食疗方。在中药处方方面,专家为4类人群列出了相应的方子。
平常体健者:金银花10g、北沙参10g、薏苡仁15g、藿香10g、防风9g、生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至5剂。
平常体弱者:易疲乏、气短、怕风等,往往感冒之后经久不愈,或反复感冒。可用:黄芪10g、白术9g、防风9g、北沙参9g、炙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至5剂。
嗜烟酒者:葛根10g、薏苡仁15g、黄芩9g、大青叶9g、生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至5剂。
儿童:藿香6g、苏叶6g、金银花6g、生山楂6g。水煎服,每次50毫升,每日1剂,连服3至5剂。
专家提醒,这几个方子的剂量都只是基础量,具体用药时还是要拿给相熟的中医诊断、调整后方可开始服用。
另外,我省新型流感救治专家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也推荐使用双黄连口服制剂治疗新型流感。研制双黄连口服液的太龙药业韩药师介绍,双黄连口服制剂是由金银花、黄芩、连翘等中药组成,三者合用具有表里双解、气血两清之功效。太龙药业在制作双黄连口服液时,只提取前两道药汁,避免了因重复煎药而造成的药力减弱,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药效成分的含量。
![]()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5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