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上,对单一病种治疗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司空见惯。其目的一是为了提高疗效;二是为了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的相互作用源于合并用药,在合并用药中可以出现有益的相互作用,也可以出现有害的相互作用。为避免合并用药产生有害的相互作用,在选用药物时应掌握“少而精”的原则,切忌不合理配伍,“乱点鸳鸯”,能用一种药物治疗时就尽量不用两种。
合并用药的数量越多,则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就越高。据统计,合并用药6~10种,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10%。
病例1
病情简介 某男,4岁,临床诊断:支气管炎。
处方
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ml
注射用头孢曲松钠2.0
地塞米松注射液2mg
Sig: M.D.S. i.v. gtt
该患儿用药1分钟后出现烦躁、流涕、口吐白痰、口唇发绀,医护人员立即关闭输液,采取急救措施,30分钟后抢救无效死亡。
处方点评
1.本处方存在明显配伍禁忌。头孢曲松钠药品说明书明确提示:由于本品的配伍禁忌药物甚多,应单独给药,不能将本品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如临床确需要联合使用,也应分开使用。所以该处方中加入地塞米松是一大错。
2.抗生素与地塞米松配伍滴注在临床上应用十分普遍,应当引起注意。其实有些抗生素与地塞米松存在配伍禁忌,除头孢曲松钠外,还有青霉素、吉他霉素、头孢匹胺钠、头孢噻肟钠等都不可与地塞米松在同一容器中混合配伍点滴使用。
3.该处方中头孢曲松钠用药剂量偏大。小儿常用剂量按体重1日20~80mg/kg使用,本处方用药剂量明显超出常用剂量。
病例2
病情简介 某男,78岁,有轻度支气管炎伴肺气肿史,无高血压,夜间自诉胸闷,发热难受,临床诊断为“普通上感”。
处方
①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2ml
利巴韦林注射液0.1
Sig:混合肌注
②柴胡注射液2ml
地塞米松注射液5mg
Sig:混合肌注
患者约30分钟后突感呼吸困难、心慌,胸闷,继而心跳停止,抢救无效死亡。
处方点评
该患者死亡的真正原因暂不清楚。但从处方用药分析看有以下不合理之处:
1.柴胡注射液不宜与地塞米松注射液混合使用。因为中西药混合成分复杂,有可能在体内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卫生部于2008年底发布的关于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也指出:严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禁忌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使用。
2.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给药剂量和使用方法不对。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属于复方制剂,含有安替比林、氨基比林、巴比妥3种药物,其不良反应有过敏性休克。在其说明书中明确指出:①肌内注射前,应向病人询问是否有吡唑酮类或巴比妥类药物过敏史,有过敏史者应避免使用本品,过敏性体质者亦应慎用;②不得与其他药物混合注射;③呼吸系统有严重疾病及呼吸困难者慎用本品;④体弱者慎用。该患者为78岁高龄老人,肯定属于体质虚弱者,肝肾功能有一定程度的生理性减退,应采用较小治疗剂量。另外,该患者有呼吸道疾病,使用该药就更应该谨慎。
3.利巴韦林给药途径不对。利巴韦林注射液说明书明确指出:①老年人不推荐应用;②本品应用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成每1ml含1mg的溶液后,静脉缓慢滴注。一般不采用肌肉注射给药。
病例3
病情简介 某男,56岁,最近下腹部持续疼痛,有时腹泻,厌食, 胀气,临床诊断:急性肠炎。
处方
①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ml
注射用头孢米诺钠2.0
Sig: M.D.S. i.v. gtt bid
②0.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维生素C注射液 2.0
维生素K1注射液 20mg
山莨菪碱注射液10mg
Sig: M.D.S. i.v. gtt qd
③诺氟沙星胶囊0.1×12
Sig: 0.2 t.i.d. p.o.
④复方谷氨酰胺胶囊 18#
Sig: 3# t.i.d. p.o.
处方点评
维生素K1与维生素C合用是有益的,因为维生素K1控制着凝血因子Ⅱ、Ⅸ、Ⅹ在肝内的形成,维生素C可参于体内氧化还原及糖代谢过程,增加毛细血管致密性而降低其通透性与脆性,加速血液凝固,刺激造血功能。但是,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与醌类药物混合后,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致维生素K1疗效下降。虽然两药配伍1小时后,外观无明显变化,但各临床实验证明:维生素K1与维生素C混合放置后即被破坏,不能发挥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