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而剧烈的疼痛不仅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还会使一些人因“痛不欲生”而自杀,从而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使病情趋向恶化。因此,有人认为,对于癌症患者来说,最恐惧的并不是死亡,而是疼痛。
镇痛是癌症患者的基本需求
虽然癌症患者的疼痛问题已经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对癌症疼痛患者果断采取的各种措施,也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癌症患者进行疼痛治疗的普及率和规范性依然不容乐观。最突出的问题是,对镇痛药的恐惧心理不仅在患者本身及其家属那里非常普遍,甚至连很多医护人员也非常担心患者使用镇痛药物会导致药物依赖。但事实上,对癌症患者进行疼痛治疗,就像人饿了要吃饭一样,是他们最基本的一种需求。
就肺癌病人来说,当癌细胞浸润或侵犯邻近血管、神经、淋巴管、软组织、内脏和骨组织,对其产生压迫或刺激时,患者在胸部、上肢、肩关节等部位都会产生疼痛的感觉。而针对肺癌患者癌细胞发现晚、转移快、治愈率低的特点,疼痛会让他们更加悲观、绝望,甚至产生自杀的倾向。此时,如果能缓解病人的疼痛症状,常常能大大地提高肺癌治疗的效果。
镇痛要遵循“三阶梯原则”
由于过早或过量使用镇痛药物,的确会给患者带来意想不到的恶劣影响,因此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给药,将有效减少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早在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提出了著名的《癌症三阶梯镇痛指导原则》,按照这一原则,癌症镇痛一般使用三个阶梯的药品,并在此基础上加减联合用药,可以使90%癌症患者的疼痛得以缓解。
所谓三阶梯镇痛原则,也就是由专业医生在对癌痛的性质和原因作出正确评估后,根据疼痛的剧烈程度将其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再按照此选择不同的药物。轻度癌痛一般能忍受,日常生活和睡眠都不受影响,可以选用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如果发展到中度持续性疼痛,睡眠将受到干扰,食欲也有所减退,此时以可待因为代表的弱阿片类药物将成为首选;而对重度,无法忍受剧烈疼痛的患者,则需要使用以吗啡为代表的强效阿片类药物制剂。
此外,辅助用药在整个“三阶梯原则”中也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安定类、抗抑郁类以及抗痉挛类药物不仅能增强阿片类药物的镇痛效果,同时也能解除因疼痛带来的焦虑、抑郁和烦躁等精神症状;而胃黏膜保护剂、胃肠动力药物和通便缓泻药等能针对性预防或减轻各种镇痛药物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便秘等,以保证“三阶梯原则”的顺利进行。
癌症患者镇痛药成瘾罕见
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即吗啡类药物是否会上瘾一直是困扰癌症患者及其家属的一大难题。有很多患者因为害怕上瘾,宁愿忍受剧烈疼痛的折磨,而不接受规范的药物治疗,其实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阿片类药物常规剂量下产生成瘾的现象是非常罕见的。成瘾是药物滥用导致的,是一种心理异常的行为表现,而癌痛患者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强烈疼痛病灶,在这种病理状态下使用阿片类药物,镇痛效果能得到充分发挥,其目的不是为了出现成瘾后迫切需要的快感。同时,“三阶梯原则”使药物在胃肠道缓慢释放吸收,血药浓度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较稳定,力保不会迅速上升到引起快感的浓度。
当然,阿片类药物针对不同的个体也会产生一些副作用,比如便秘、恶心、呕吐或者嗜睡等,但通常通过辅助使用一些药物,都是非常容易控制的,相比起镇痛药物带来的生存质量的明显提高,可谓是利大于弊。
癌症病人对镇痛药物的反应个体差异很大,因此在有疼痛治疗需求时,一定要到疼痛专科门诊或者肿瘤门诊进行咨询,根据具体情况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