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9-12-24 来源:生活报 作者: 我要纠错
、胆石症,是两个独立的疾病,但两者常互为因果,合并存在,临床表现都以有上腹疼痛为特点,预防及治疗又有许多相同之处,故一并论述。胆囊炎分急性、慢性两种,急性胆囊炎治不及时可能转变成慢性,而慢性胆囊炎又常以急性发作的形式出现。无论是急性或慢性胆囊炎,皆可合并胆石症,而胆石症又可导致胆道梗阻,在胆汁滞留基础上发生胆囊感染。本病属中“结胸”、“胁痛”、“黄疸”、“癖黄”等范畴。
未病先防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志忧郁是预防本病的重要前提。根据临床观察,绝大部分患者在病前都有情志不畅史。
饮食有节,避免过食油腻、肥甘之品及生冷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以及富于营养且易消化的食品。
当发生肠道寄生虫,尤其是蛔虫感染时,要积极治疗,避免逆行感染。
彻底治疗邻近器官的炎症,以防炎症扩散,波及胆道。
中年女性及之人,要加强体育,合理,增强体质,防患于未然。
既病防变
患该病后,除右上腹疼痛外,更主要的是影响了消化功能,表现为食欲不振等。迁延日久,体质日衰,甚则由于结石嵌顿而出现胆绞痛等危症,因此应尽早彻底治疗。已经发病之人,更应遵照以上所述的预防措施,同时积极服药治疗。当发生急性胆囊炎时,要彻底治疗,临床症状消失后,仍需坚持用药一周,避免迁延不愈。
(一)治疗
1.右上腹间歇性闷痛,脘腹胀满,暖气频作,食欲不振,舌淡红,苔薄白,脉弦者,为肝气郁结,宜舒肝解郁,利胆止痛。方用清胆汤加减:柴胡10克、黄连10克、半夏10克、枳壳10克、郁金10克、元胡10克、川楝子10克、木香10克、白芍15克、生大黄10克(后下)。
2.右上腹痛较甚,压痛明显,发热恶寒,口苦咽干,恶心呕吐,不思饮食,皮肤黄染,大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者,为湿热蕴结,肝胆热盛,宜清利湿热为主。方用清胆利湿汤:柴胡10克、黄连10克、半夏10克、木香10克、郁金10克、车前子10克、木通10克、山栀10克、龙胆草10克、茵陈15克、生大黄12克(后下)。
3.右上腹持续剧痛,明显压痛及反跳痛,高热不退或寒热往来,全身黄染,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色深如茶,舌质红绛,苔黄糙或有芒刺,脉滑数或沉细。甚或神昏谵语,四肢厥冷者,为湿热化火,热毒内陷。宜舒肝理气,通利湿热,清热解毒。方用清胆泻火汤加减:柴胡15克、黄芩15克、虎杖15克、半夏10克、山栀10克、木香10克、郁金10克、茵陈30克、龙胆草15克、生大黄10克(后下)、芒硝10克(冲服)。
(二)“总攻”疗法
此法是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现举例如下:
胆通排石汤:金钱草30克、茵陈30克、海金砂30克、郁金15克、枳壳12克、木香12克、大黄10~15克(后下)、栀子10克、芒硝10克(冲服)。
总攻程序:每周总攻2~3次,6~7次为一个疗程。
药物及时间举例如下:
此法是中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是治疗胆道结石的最好治法。结石横径不超过一厘米,直径不超过三厘米,大多病例的结石,均能排出。现举例如下:
时间 治疗措施
7:30 排石汤一付(浓煎300毫升),口服。
8:30 吗啡5毫克,皮下注射(胆绞痛发作期不用)。
9:10 阿托品0.5毫克皮下注射。
9:15 33%硫.酸镁40毫升,口服。
9:20 0.5%稀盐酸30毫升,口服。
9:25 脂肪餐(油煎鸡蛋2~3个或肥肉3两)。
9:30 电针右胆俞(阴极)月、日,梁门或太冲(阳极)。
(三)针刺疗法
取胆囊穴、足三里、中脘、阳陵泉、胆俞、太冲、支沟等穴,采用强刺激泻法。耳穴取神门、交感、胆囊、胰、十二指肠穴,每次两侧各选穴2~3个,捻转中、强刺激,留针20~30分钟。
(四)单验方
1.板兰根30克、蒲公英15克、茵陈15克、生大黄9克(后下),黄芩9克、黄柏9克、川厚朴6克、玄明粉9克(冲服),每日一剂,水煎服。
2.白金丸,晨服3克,或指迷茯苓丸,晚服9克,10至30天,为一疗程。
(五)碎石疗法
胆石直径大于1.0厘米,排出困难者,可用碎石机碎石,再经排石机排石治疗,大多数患者疗效满意。
(六)手术
经以上方法治疗,均无明显疗效,应手术根治。
![]()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5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