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 宁可不吃饭,也不忘吃药
最近,科室里连续接收了好几例低血糖昏迷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入院的时候,神志都不清楚了,一问原因,答案居然惊人的相似:这几天胃口不好,没怎么吃饭,但从不忘记吃药,因为就怕血糖高。我甚至碰到过这么一个病人,体检时发现血糖升高,在回家的车站等车时,捡到一盒药,认识几个字,一看是治疗糖尿病的,不管三七二十一,真是瞌睡碰到了枕头,立刻吃下去,结果,第二天就因低血糖昏迷送医院抢救。
大多数患者都认识到糖尿病的主要问题是血糖升高,治疗目的就是降低血糖。但我在诊疗过程中发现,老百姓对于糖尿病特别是低血糖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存在着很多误区。
一般糖尿病患者,知道自己是糖尿病后,都很紧张,生怕血糖不下来,对于血糖的观念,他们“就怕高,不怕低”,宁可不吃饭,也不忘吃药。而且吃药喜欢道听途说,病人私下交流,你在吃什么药,效果好,我也要吃这样的药。这些其实都是错误的。
特点 老年糖尿病容易发生低血糖
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我们一直都在强调要达标。达标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控制血糖,防止心脑血管、肾脏、眼睛的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但是,每个人都是有个体差异的,我们不能照搬书上的条条框框,一味地要求所有的人都绝对达标。对于老年人这个特殊的群体来说,达标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老年糖尿病与一般成人糖尿病治疗目标相似,近期——控制糖尿病症状,防止出现急性代谢并发症;远期——通过良好的代谢控制达到预防慢性并发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应该同时考虑老年糖尿病疾病特点,这是容易发生低血糖:低血糖症状不明显,对低血糖的耐受性更差;多伴有并发症和合并症,如心、脑血管、肾脏等病变。一旦发生低血糖,更容易引起中风、心肌梗塞等致命的危险事件。一次严重的医源性低血糖或由此诱发的心血管事件,可能会抵消一生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所带来的益处。因此,我们应该综合判断,个体化治疗,不要一味强调绝对达标。老年人的糖尿病治疗中,重点是避免低血糖发生,而非强化治疗控制血糖,血糖控制标准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可略宽于一般人。因此,对于老年人,我们要求,空腹血糖小于7.8mmol/L(140ml/dL),餐后2小时小于11.1mmol/L(200mlg/dL),就可以了,随着年龄的增加,这个标准甚至还可以放宽。
注意 要选择安全的药物
还有一个要注意的问题就是,老年人在用药上一定要经过衡量。上述几个低血糖昏迷的患者都是用药不当,选择了长效的磺脲类药物,加上光吃药、不吃饭,才造成了低血糖。所以,老年人一定要选择安全的药物,一定要到相应专科医师处就诊,接受规范诊断治疗,而不要盲目听信别人的经验,更不要想当然认为根据说明书就可以自己看病、胡乱吃药。这些做法可能会出现严重后果。
带着糖尿病一起甜蜜地生活,活到百岁也不是一个梦想。只要广大患者早期就诊、规范治疗,一定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接近正常人一样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