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细心的读者应该会留意到由卫生部印发的《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中并没有推荐板蓝根作为防治甲流的常用中成药,而向来以治疗肠胃炎、腹痛腹泻闻名的藿香正气类制剂却被囊括其中。对此,你是否也曾大感不解?
患者故事:
许小姐,27岁。因气温骤降,兴致勃勃地和家人打起了火锅。当晚,许小姐就感觉胃发胀、腹痛,连续跑了几趟厕所,后来还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许小姐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是因为打火锅吃坏了肚子,于是在家里找了些肠胃药服用就没当回事了。可没想到,症状丝毫不见好转,长时间腹泻甚至让许小姐感觉有点虚脱。
最后许小姐只能到医院求助医生,医生检查后诊断为“胃肠型感冒”。许小姐奇怪不已:怎么会是感冒呢?明明就是肠胃炎啊。医生对许小姐这种疑惑显然见怪不怪了,说:“怎么不可能是感冒?甲流就有很多表现出腹泻症状的。”许小姐一听到“甲流”不由心中一紧。医生随之安抚她:“不用太担心,先吊瓶点滴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再开点藿香正气滴丸和抗病毒药给你,如果没有好转再回来看吧。”幸好,许小姐服药后症状已经逐步减轻。
专家点评:
发烧、头痛、咳嗽、流涕是人们所熟知的感冒症状,但是像许小姐这样胃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就很难让人联想到感冒,而上述这些症状恰恰就是“胃肠型感冒”的典型特征。胃肠型感冒通常是由病毒引起的,多发生于消化道功能较弱的群体,而眼下天气寒冷,如果饮食不注意,病毒更容易趁虚而入。
治疗胃肠型感冒最常用的就是藿香正气类制剂,如藿香正气滴丸。它有两大功能:解表、和中。解表即解除机体表层病邪,和中即调和胃肠道。藿香正气滴丸中的主要成分广藿香油有扶正祛邪的功效并能有效调理身体中各种脏器,从而提高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而苍术、大腹皮、陈皮、厚朴等成份则能燥湿、下气除胀满,白芷、紫苏叶能散寒、止痛、行气和胃,茯苓健脾祛湿。
藿香正气作为我国医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千古良方,在现代也被加工成各种不同的剂型来迎合不同患者的需要,但它们之间也是存在细微差别的。藿香正气散是最初的剂型,缺点也比较明显,难以久藏,药性容易挥发;藿香正气水一个明显的不足就是口感差,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藿香正气丸药力持久但起效速度慢,更适合慢性病的调养;藿香正气软胶囊和藿香正气口服液比丸剂更容易吸收,口感也较好,但同样存在起效较慢的问题。
在众多剂型中最具代表性的非藿香正气滴丸莫属了,它几乎克服了以往所有剂型的不足,主要有两大特点:一.起效快。口服5-6分钟后即可发挥作用,相比之下,软胶囊需要60分钟;二.口感好。滴丸没有刺鼻的药味,且容易吞服,对胃肠道没有刺激。
同时专家也提醒道,服用藿香正气滴丸时,最好不要吃甜食、生冷和油腻的食物,因为这一类食物都有生痰、生湿的作用,而藿香正气滴丸则是解表化湿,两者背道而驰,作用自然相互抵消,藿香正气滴丸的药效也就有所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胃肠道感冒不能盲目使用抗菌药,这样非但无效,反而容易导致肠道正常菌群紊乱。患者应该吃一些清淡的、容易消化的食物,一次不要吃太多,少吃多餐,根据胃肠道的恢复逐渐增加进食量。另外,和普通感冒一样,要多喝水、多休息,这样病情自然会慢慢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