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妈今年68岁,患糖尿病已经五六年了,刚开始身体还行,近两年越来越差。她一直服用优降糖和降糖灵,没有用过胰岛素。
她的血糖现在是在18mmol/L至22.42mmol/L之间。这段时间自我感觉视力很差,腿也老是水肿。去医院检查后,主治医生告诉她,根据目前的情况,如果服用优降糖3~6片/日,血糖仍持续较高,应该认为患者的胰岛功能已比较差,口服降糖药失效,需要改用胰岛素治疗。王大妈觉得会不会是吃的药不对?不想使用胰岛素,想找医生换一种或两种适合她的效果好、又经济的口服降糖药。医生告诉王大妈,口服降糖药这种说法本身就是不准确的,“口服降糖药”应当叫做“口服协助胰岛素降糖药。多了协助两字,概念就完全不同了。
传统意义上,一般都会认为吃了“口服降压药”血压就会降低,吃了“口服降脂药”血脂就下降,吃了“口服抗生素”就会杀菌,这些药都能直接发挥药理作用。但是“口服降糖药”不是“吃了就降糖”。大家需要了解一下它们的药理作用:
噻唑脘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商品名:文迪雅、太罗、艾汀、卡斯平):使机体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改善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抵抗,使有限的胰岛素能发挥更大的降糖作用。如果没有胰岛素,机体细胞对胰岛素再敏感血糖也降不下来。
二甲双胍(商品名:格华止):主要作用是减少细胞内储存的糖释放到血里,减少基础血糖的输出,减轻了基础胰岛素的负担。如果没有基础胰岛素,基础血糖也不能控制。
α-糖苷酶抑制剂:抑制消化酶,使食物消化得慢,吸收得慢,降低餐后血糖高峰,但餐后血糖高峰再低也还需要餐后自身分泌的或注射的胰岛素来降。
促胰岛素分泌剂:包括磺脲类药和格列奈类药,都是刺激自身胰岛素分泌的药,当胰岛β细胞衰竭后再刺激也分泌不出胰岛素。
从以上各类药物的药理分析看,任何口服降糖药都没有直接的降糖作用,都是帮助自身分泌有限的胰岛素或注射的胰岛素发挥降糖作用。也可以说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或1型糖尿病没有胰岛β细胞,用口服降糖药都是无效的。2型糖尿病只有自身分泌胰岛素还有一定能力的情况下口服降糖药才能有效。
因此“口服降糖药”概念和定义是不准确的,应叫做“口服协助胰岛素降糖药”。明白了“口服降糖药”的降糖机制,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医生要求王大妈使用胰岛素了。
(实习编辑:周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