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07-31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胃炎患者的一封求助信
我今年49岁,是一个老胃病患者。33岁开始得胃病,当时年轻扛得住,工作也很忙,就没有把它当一回事,虽然时不时发作一下,但挺挺也就过去了。可是最近几年来,我的胃病越来越严重而且发作频繁,经常感觉胃闷痛、饱胀、泛酸,餐后尤其明显,弄得我心神不宁,坐立不安,做什幺事都没有精神.晚上睡眠也常常受到影响。
我到医院做过多次电子胃镜检查,检查结果都差年多,胃镜报告单上描述为“食道黏腹色泽形态正常,贲门光整、齿状线清晰,胃底黏液稍浊、量中等,胃体黏膜充血.胃角弧形光滑,胃窦部黏膜皱鬟略粗乱,黏膜红白相间、以红为主,蠕动可,幽门圆形开闭佳,十二指肠球部及降部上段未见渍疡及疤痕;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镜诊断是“慢性浅表性胃炎”,每次胃镜的诊断结论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是语句的描述次序稍微换了一下。
我看过很多医生,吃了好多药,从最初的雷尼替丁到现在的洛赛克,基本上人家讲什么药好我就吃什么药,广告上说什么药好我也吃什么药,可我的胃病就是不见好转;而且我听说慢性浅表性胃更会转变成慢性萎缩性胃炎,而后者又可转变成胃癌,这让我及家人万分焦虑,不胜其烦。
我想请教:①胃镜检查报告说明了什么,到底准不准确?②慢性霄更应该如何进行系统的规范治疗?
的确,许多慢性胃炎患者存在这些疑惑。
胃镜检查,诊断胃病的可靠方法
在消化内科疾病中,慢性胃炎是最常见的一个病种,常表现为胃痛、饱胀、泛酸等症状,其发生首先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有关。近年来研究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的发生密切相关,90%以上的慢性胃炎患者都合并有HP感染。另外还与饮食不当、营养缺乏、药物刺激、胆汁反流等因素有关。
胃镜检查是诊断各种胃病的最可靠方法。在胃镜检查过程中,胃被照得通明透亮,不仅可以凭肉眼清楚地看到胃的形态和黏膜色泽的改变,还可以在胃镜检查的同时,钳取小块胃黏膜组织到显微镜下做病理检查,以进一步了解胃黏膜的细微病变,有利于及早发现病情。
正常人的胃,在胃镜下可肴到胃黏膜色泽均匀鲜艳、光滑柔软、细致,颜色为淡橘红色,表面附有一层透叫黏液,除胃底有时可见到血管网外,正常胃黏膜不应见到血管显露。
胃镜下,慢性胃炎分为浅表性胃炎(非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两种。慢性浅表性胃炎在胃镜下可见胃黏膜表面有充血、水肿、粗糙不平,呈花斑状红白相可、以红为主的变化,可有白或黄色分泌物附着,有时可见局限性糜烂和小的出血点;显微镜下表现为胃黏膜上皮层和复有层的表层有炎性细胞浸润,而胃腺体正常,因此,来信患者上述的胃镜检查报告单上的描述与诊断是致的。
治疗胃炎,不应跟着广告走
诊断正确,那么怎样治疗呢?由于慢性胃炎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引起的,单一药物疗法虽然可以暂时缓解一定的症状,但如果引起胃黏膜损伤的择种刺激因素继缝存在、HP感染还没有得到有效治疗、胃蠕动功能障碍的原因还没有根本消除,随着时间的延长病情的反复,单一物治疗的疗效往往就不大令人满意。
慢性胃炎的治疗应及早从慢性浅表性胃炎开始,对萎编性胃炎也应尽快且坚持治疗。在慢性胃炎的诊断确立以后,应在消化内科医生的指导下制订正确的药物治疗方案,而不能跟着广告走。药物治疗原则有:
消除或削弱攻击因子 ①根除幽门螺杆菌:读慢性胃炎伴糜烂、中蘑度蒌缩、中度至重度肠化、不典型增生的患者,根除HP治疗非常关键,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质子泵抑制剂、铋剂、雷尼替丁、枸橼酸铋的任何一种,另加两种抗生素的三联疗法。可根据具据情况分别选用抗生素如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四环素中的两种;②抑酸或抗酸治疗:适用于胃黏膜糜烂或以烧心、泛酸、上腹饥饿痛等症状为主要表观者,根据病情或症状的严重程度,选用抗酸剂,H2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如氢氧化铝、雷尼替丁或洛赛克:③针对胆汁反流、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原因导致的胃黏膜损伤,可分别给予铝碳酸镁或氢氧化铝凝胶等药物。
增强胃黏膜防御 适用于有胃黏膜糜烂、出血或症状明显者,药物包括兼有杀菌作用的胶体铋、兼有抗酸和胆盐吸附作用的铝碳酸制剂和有黏膜保护作用的硫糖铝等。
胃动力促进剂 适用于以上腹部饱胀、早饱等症状为主者,可选用吗丁啉或莫沙比利等。
抗抑郁药和镇静药 适用于睡眠差、有明显精神因素者,可配合给予谷维索或舒乐安定等,以减轻精神神症状。
中医辨证论治 根据慢性胃炎的中医辨证分型不同,分别施以不同的中医方药或中成药。
此外,在治疗的同时,慢性胃炎患者要注意日常生活的调养。
(实习编辑:周云霞)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