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07-31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一、调节血压的中药
对血压有调节作用的中药283种,占1070种的26.45%。其中降低血压的216种,占283种的76.33%,平均每4种作用于血压的中药中有3种有降压作用。
如解表药中独活、苍耳子、辛夷、菊花、桑叶等;
清热药中黄连、玄参、夏枯草、半边莲、野菊花、黄柏等;
攻下药中大黄、商陆、大戟、芫花等;
祛湿药中独活、徐长卿、茵陈、厚朴、瞿麦、扁蓄等;
温里药中附子、川乌、荜茇等;
理气药中香附、沉香、青木香等;
理血药中红花、益母草、鸡血藤、三七、川芎、延胡、大蓟等;
化痰药中桔梗、前胡、白果、杏仁等;
平肝药中羚羊角、钩藤、地龙等;
扶正药中生地、当归、仙灵脾、白术、黄芪、菟丝子、杜仲等。
此外,一些不常用的中药,如罗布麻、臭梧桐叶、莶草、夏天无、猪毛菜等,均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应选择使用。
与西药截然不同的是,中药对血压有双相调节作用,即血压高者可降低,血压低者可升高,共33种,占11.66%。如人参、鹿茸、白芍、五味子、红景天、浙贝母、苍术、干姜、吴萸、细辛、牛黄、木香、白芥子、丹参、益母草、海藻、仙鹤草、四季青等。这种适应原作用是中药特色。
提升血压的中药有34种,占12.02%。如小蓟、陈皮、枳壳、麻黄、阿胶、青皮、附子、紫河车、玉竹、金银花、番泻叶、马兜铃、款冬、麝香、伸筋草等,在中医治疗高血压病时选药当注意。
二、调节血脂的中药
降低血脂的中药有154种,占1070种的14.3%。升高血脂仅1种,为丹皮。能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中药有124种,如决明子、首乌、金樱子、泽泻、郁金、生地、桑叶、柴胡、升麻、黄芩、黄连、萆、槐花、丹参、昆布、明党参、灵芝、黄精、枸杞子、女贞子、大黄、麻仁、茵陈、苏子等。另有不常用的中药亦有良好的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如绞股蓝、苦丁茶、月见草等。
降低血清甘油三酯的中药有84种,如西洋参、银杏叶、冬虫夏草、白术、甘草、骨碎补、夜交藤、女贞子、沙苑子、白首乌、熟地、茶树根、麦饭石等。
抗动脉粥样硬化,包括溶解动脉壁上斑块的中药有55种。如枸杞子、升麻、赤芍、忍冬藤、银柴胡、土茯苓、蚤休、徐长卿、桑寄生、蒲黄、没药、毛冬青、丹参、肉苁蓉、当归、金樱子、穿心莲、泽泻、萆、薤白、刺蒺藜等。
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隐患,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相应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是预防心脑血管病的重要一环。中药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有20种,如银杏叶、虎杖、枣仁、云芝、苏子、冬虫夏草、松叶、水牛角、短毛五加、茶叶、绞股蓝、苦丁茶、月见草等。
既能降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又能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有黄精、女贞子、明党参、丹参、郁金、昆布、升麻、骨碎补、甘草、水蛭、生姜等19种。
三、调节血糖的中药
作用于血糖的中药有111种,占1070种的10.38%,其中降血糖的83种,占111种中药的74.78%,升血糖的18种,占16.22%。降低血糖的83种,如人参、怀地黄、知母、枸杞子、天花粉、灵芝、西洋参、白芍、黄精、女贞子、山萸肉、黄连、黄芩、夏枯草、黄柏、桔梗、杏仁、牛蒡子、木香、菖根等。双相调节血糖的有10种,占9.0%。双相调节血糖的10种中药有黄芪、白术、仙灵脾、麦冬、玉竹、地骨皮、刺五加、人参叶、麻黄、土木香等。升高血糖的18种,有党参、石斛、首乌、五味子、贝母、秦艽、紫苏、淡竹叶、龙胆草、瓜蒌、杜仲、槐角等。
对“三高”均有作用的中药
有25种中药既能降血压、血脂,又能降血糖,对临床同时出现“三高”症者可以选择,如人参、白术、熟地、玉竹、枸杞子、仙灵脾、灵芝、桑叶、菖根、白蒺藜、黄芩、黄连、地骨皮、大黄、泽泻、茵陈、桔梗、昆布、三七、大蒜、玉米须、魔芋、熊胆、怀牛膝、水飞蓟等。
小编提示:中医治病讲究辨证,在辨证处方基础上,根据辨证要求选择药理已证实有效的药物随证加减,如“三高”者有气虚者可选用人参、白术,阴虚者选用熟地、玉竹、枸杞子,阳虚者选用仙灵脾,热盛者选用黄芩、黄连,便秘者选用大黄等。就是要做到辨证处方,药理选药。
小编推荐:治疗少精症的中药配方中有不少壮阳药物,这是否说明服用壮阳药物就能增加精子数量? [详请请看>>>>>壮阳药能否增加精子量?]
(责任编辑:梅一多)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5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