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07-31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霉菌性阴道炎,反复发生怎么办
如果霉菌性阴道炎反复发生,得过问一下男方的病情,必须“夫妇”或男女双方同治。男方若有念珠菌性龟头炎,可开给他3%碳酸氢钠溶液及3%克霉唑软膏,每晚睡前以3%碳酸氢钠清洗龟头,待干,然后涂克霉唑软膏,每晚一次,共10天。如外面找不到病灶,可给予氟康唑0.15克,顿服,一次即可,以清除生殖器内部的潜藏霉菌。此药肝功能不正常者应慎用。
滴虫性阴道炎如何用药
滴虫性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疾病,病原体是阴道滴虫。主要传染方式通过浴盆、浴中、消毒不严格的医疗器械或不洁性交而传染。由于滴虫的活力和适应力很强,常潜匿于男性的前列腺和尿道里面而不发病,但可通过性交时射精传播给女方。治疗时可口服灭滴灵,一般每次200毫克,每日3次,连续服药7天。病情较严重者应连续用药14天,个别顽固性病例,在口服药物的同时,需进行阴道给药。
未婚女性霉菌性阴道炎为何难愈
未婚女青年霉菌性阴道炎治疗起来确实有点棘手。因为病人未婚,妇科医生就不能用器具检查阴道黏膜的发炎特点,也不能将特效药放入阴道深部杀灭霉菌,只能熏洗,在阴道外涂些克霉唑软膏。但这样用药不能杀灭阴道的霉菌。这是这些病人长期苦心治疗未能奏效的原因所在。如果有过性生活并同意检查阴道,就可开给她3%的碳酸氢钠溶液和制霉菌素,共10天的用药量,嘱她回家自行用药。每晚睡前先用3%碳酸氢钠溶液阴道冲洗或坐浴、擦干,然后将制霉菌素栓剂1粒(10万单位)送于阴道深部。每晚一次,共10天。由于制霉菌素是特效药,又是放于霉菌繁殖、引起炎症的主要部位,故效果极好,一疗程之后,定会痊愈。
淋菌性阴道炎,可以不用西药吗
淋菌性阴道炎一般可通过不洁或混乱的性交、性亲昵而传染,其潜伏期为4~7天。如不及时治疗,转为慢性而产生宫颈炎、输卵管炎和盆腔炎,有10%~20%的妇女可出现不孕或宫外孕。此外,新生儿娩出时,在通过患淋菌性阴道炎母亲的阴道时,淋菌可直接感染新生儿的眼睛,造成眼结膜炎、角膜炎、角膜溃疡穿孔,甚至失明。
治疗时,可以尝试以下方法:用中成药金银花10克,一枝黄花15克,竹节菜15克、石苇10克、灯芯草20克、车前草10克、黄柏15克,水煎代茶饮,日一剂。也可用药渣加水再煎,取汤冲洗阴道。
妊娠女性霉菌感染如何用药
孕妇患此病若症状较轻,最好先选择一些中药洗剂改善一下瘙痒症状;若感染情况较严重,可以进行阴道擦洗后,再在阴道局部上栓剂,但这一过程必须由医院的妇产科护士完成,以免用药不慎给胎儿带来不良影响。中、晚期时候的用药相对比较安全,这时候应彻底解决问题。专家建议口服药、栓剂、洗剂三管齐下。如“达克宁”栓1枚/天,连续使用3天即可,“凯妮汀”栓一般用一枚就可以,最好在一周后再用一枚巩固疗效。口服用的“麦咪喏”适合孕妇使用,对胎儿比较安全,口服一周即可,但阴道内禁用冲洗剂,以免影响胎儿。
怎样才能消除阴道霉菌
一些患者经过口服和外用治疗后,症状会很快改善或消失,但这并不说明霉菌性外阴阴道炎已痊愈,而是念珠菌暂时受到了抑制。患者千万不要就此停药,而是应该遵照医生嘱咐,完成治疗疗程(月经期可以暂停用药),然后在月经干净后到医院做妇科检查和阴道分泌物的显微镜检查,阴性者属于近期痊愈。如果需要,还将继续治疗。只有连续三个月妇科检查及阴道分泌物显微镜检查均无异常,才算完全治愈。
有些患者不遵守用药规则,症状稍有好转即擅自停药,不久症状又出现,就再用药治疗一段时间,症状一消失又停止用药。如此用用停停,会使念珠菌产生耐药性,影响药物疗效,导致慢性霉菌性阴道炎,久治不愈,给患者生活上带来不便,还会产生精神压力。
因此,要想彻底治愈霉菌性阴道炎,一方面医师应该详细说明用药方法及治愈标准,另一方面要求患者要坚持治疗,定期复查,不要怕麻烦。
里素劳又名酮康唑,是一种广谱抗菌药,对皮肤霉菌、酵母菌等真菌所致的各类癣菌病,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手足癣、甲癣、霉菌性阴道炎、真菌性口腔炎、真菌性肺炎及全身性真菌感染等。使用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1)不宜多用。里素劳对人体细胞的毒副作用虽然比其他大多数抗真菌药低,但如果用量过大,时间过久,也容易产生毒副作用。
(2)儿童慎用。1~4岁的儿童,每日量为50毫克;5~12岁每日为100毫克。
(3)患急、慢性肝病者及对此药过敏者应禁用,孕妇也应禁用。
(4)服药期间必须每隔2周复查一次肝功,若发现肝损害,应立即停药。
(5)本品口服可引起胃肠道不适、恶心、头痛等,通常在餐间服用可减轻症状。
(6)对于一般感染,成人每日一次,200毫克,比较安全,可以服用至症状消失为止。对特殊感染,如阴道白色念珠菌病,每日需增加至800毫克,分2次服用。
小编推荐:由于阴道炎的发病主要与个人卫生以及相互感染等因素有关,故平时要注意清洁,防止致病菌的侵袭,杜绝传染源,并增强体质,预防复发。[详情请看>>>>>妇科炎症用药时切莫入误区]
(实习编辑:莫景云)
无相关信息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