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群的眼科疾病发病率主要是近视、沙眼、结膜炎、角膜炎、白内障等,眼科药物使用率已经达到28%,视疲劳人数达1.5亿之多,2003年全国眼科药物的销售总额超过15亿元。由于我国眼病发病率呈上升态势,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来临,根据流行病学的发病率和相关样本医院和地区用药水平计算的市场需求总额,理论量约在17亿~20亿元之间。
临床应用:抗感染类为最大
根据医院临床使用习惯,眼科用药可分为10个治疗类别,在统计表中可看出,抗感染药仍是大头,在2003年所占的比例为48.41%。从近3年的用药情况的统计比较中可以发现:局麻药与抗充血剂/抗过敏药是使用增长最快的2个类别,抗感染药则是使用量最大类别。
按临床使用的剂型可分为8大类(也可以说只有6类),其中溶液剂所占的份额最大,达81.09%,如将沈阳兴齐制药厂的0.1mg×8ml牛磺酸和南京恒生制药的24mg×8ml妥布霉素归入溶液制剂中的话,那么溶液剂所占的份额为81.36%。
医院购入:十大领先产品占过半份额
据统计目前纳入样本医院眼科用药的药品大约有110多个,2003年被使用的有108个。使用领先前10个品种占医院眼科用药总金额的63.29%份额,使用领先的前30种药占医院眼科用药总金额的85.28%份额。表2是将前30种药品按2003年度医院购入金额作金额排序统计,表3是在表2的基础上将购入领先的前10种药品作连续3年的统计和同比。
细观上面所列的10种药品可发现,除了氧氟沙星与吡诺克辛钠2种药品增幅连续上升外,其余都呈下降之势,尤其是玻璃酸钠/氯霉素出现连续2年的负增长,值得行内深思!
销售对比:国产药无优势
2003年度供应医院的生产厂商共有236家,而2001~2002年的生产供应商共有291家。表4是将销售领先的前30家供应商的销售金额进行排序发现,这30家供应商已占全部销售量的89.30%。其中进口药占56.17%、合资药占6.56%、国产药占37.27%,如果把进口药与合资药一并统计的话,则基本已占近2/3的比例,达到62.73%了。这些数字说明,在医院眼科用药的前30位药中,国产药优势全无。
分析与思考
1、在全国约6000多家制药企业中,从事眼科药物生产的国有企业目前有近200家,这些厂家虽占样本医院供应商的数量达80%以上,可是在医院的地位远远不能与外企和合资企业相提并论,因为存在厂商数量与销售金额呈反序的劣态。
2、外资、合资企业的产品主要在三个方面占有优势:产品的利润、产品的技术、产品的营销。在利润方面,由于他们平均投在每单位眼科用药的包装和质量控制的费用都比国企多,而且外企和合资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内外包装较好,其产品定价相应也高,随之出现的差价也大,那么利润就更显优势;在技术方面,他们的品种和生产管理都比较强,如诺华制药的诺沛凝胶已经是第五代人工泪液了;在营销理念和手段方面也较为先进。
3、从对排行前10位的眼科用药品种的统计可以看出:居于前10位的药品在数量和医院购入金额方面都分别超过了总量的75%和60%以上,如果截至前30位的话,那基本可以囊括了眼科治疗领域中主要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