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08-01 来源:大众健康网 作者: 我要纠错
煎药事小学问大,不少阿公阿婆深谙这个道理,甚至去中医院看病也不忘缠着医生追问如何熬药。“煎煮中药要不要盖盖子?”问题看似简单却讲究多多:挥发类药物必须密闭煎、易膨胀类药物则得敞着熬。不仅如此,原来完美瓦罐也有弊端、而沸水煎煮则不如凉水浸泡、特殊药材会出现“假沸”、自来水不宜直接熬药、煎煮药物不搅拌不行、搅拌多也不行……广州市中医院药剂科主任郭洁文表示,煎药技巧掌握越多越好,因为中药汤剂煎煮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
煎煮中药敞着好还是盖着好?
经常为社区阿公阿婆进行中药讲座的郭洁文主任被问得最频繁的一个问题就是:煮中药究竟敞着盖子煮好还是盖着盖子煮好?“别看这问题似乎‘小儿科’,还真的有学问,不同药材敞着、盖着煮出来效果真的不一样。”郭洁文告诉记者,有些中药成分含有一定的挥发成分,如薄荷、苏叶、藿香、配兰这些通窍治感冒药物,在煎煮过程中容易发散到空气中,所以必须盖着盖子熬,否则药效会不知不觉跑掉不少,而像西洋参等贵重药材也同样具有挥发成分,需要在密闭容器里煎煮。
“相反,中草药如夏枯草、金钱草、丝瓜络,由于材料比较轻,占的体积又很大,加上有的家庭煎煮器材容积比较小,这时候如果盖住盖子煮,药液很容易往外溢出,所以建议可以开盖煎煮,但前提条件是得不时搅拌。
沸水煎煮不如凉水浸泡
“中药多为植物或动物的干燥组织,其有效成分及治疗成分分布于干枯萎缩的细胞内。用沸水煎煮会促使动植物细胞中的蛋白质、淀粉等成分产生凝固、韧化,水分不易渗入和溶出,造成有效成分不能释出,药效降低。”郭洁文说,如果时间充裕,“标准”熬药方法是:煎煮前可先用凉水浸泡半小时,使药材变软,膨胀。煎煮时随着水温增高,组织内高浓度的溶液就会向组织外扩散,药材进一步膨胀,保证了有效成分全部溶解在水中。
凉水浸泡过的药材其实可缩短煎煮时间,如平常需煎2个小时的补药,只需达到沸点后再煎半个小时即可。
煎煮中药忌用金属器皿
“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老人喜欢用砂锅和瓦罐煮药,而年轻人喜欢用不锈钢锅,因为方便又好洗刷。”
郭洁文表示,按照传统来说砂锅以及瓦罐确实是非常好的煎煮器皿,这是因为砂锅的锅底导热十分均匀,煮起来“热力”比较和缓。“而且整个锅保温性比较强,水分蒸发量比较小,有利于不耐热成分的保存,药剂成分保留比较全面,以保障不少不耐高温的药材质不会流失。”
她同时指出,砂锅最大的缺点是容易破碎,而且煮多之后砂锅明显变黑,空隙比较多,裂纹也会随着煎煮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出现。
对于煎煮器材多年来最“主流”的瓦罐,郭洁文介绍,“其实也不是完美的,它的最大缺点在于瓦是用泥土做的,容易吸收各种药物成分进入瓦罐材质里面,再煮其他药材就不时有串味的情况发生。”
郭洁文说,搪瓷罐和不锈钢锅其实也都可以煎煮药材,但一般忌用铁锅等金属器皿。“这是因为现在很多植物药材是含酸性或碱性的,中性的很少,而这些植物性药物按成分分又含有鞣质、有机酸等,会和铁锅里的铁离子产生化学反应,可能产生副作用。”她举例说,如诃子、苏木,都会和铁锅反应产生不溶于水的鞣酸铁,“光是看都能看出端倪,这时药液可能转变为黄绿色或墨绿色,有一股涩味和腥味,不少患者喝下感觉到浓烈的呕吐感。”她介绍,其他一些中药还含有黄酮类,这些在遇到铁离子时都可以产生化学反应,导致药材成分改变,影响中药的煎煮和吸收,使得疗效降低。所以铁锅不宜煎药。
特殊药物可能会“假沸”
“中药都要煎煮到100℃,这点普通市民都知道,但部分特殊中药可能低温就开始产生气泡,实际上并没有沸腾。”郭洁文指出,像含皂苷等化学成分的中药,低温时也会产生大量气泡,出现“假沸”。另外汤剂中若配伍有紫菀、款冬花、远志、沙参、田七、牛膝、甘草、桔梗等药,煎煮过程中也有此种现象产生。
郭洁文说:“这些会‘假沸’的药物在现实生活中十分常用,一旦未煮沸,其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没有完全浸出,在临床上不仅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而且还可引起其他问题,因此在煎煮中应加以注意。”
不宜用自来水煎药
郭洁文表示,目前还有很多市民采用自来水作为生活水水源,但自来水不是一倒入器皿就能煎煮中药的。“这是因为自来水中一般会含有余氯,尤其是水质较差的地区,余氯含量更高。氯是强氧化剂,可与多个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应。”她说,只有当自来水煮沸成为开水,余氯才能挥发掉,这就避免了余氯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破坏;而在煮开水的过程中,自来水中钙、镁的重碳酸盐分解沉淀,减少了它们与药材中有效成分结合沉淀的机会,提高了药汁的治疗效果。
因此她建议煎煮中药还是应该用已经沸腾过然后冷却下来的凉开水。
过频搅拌易让药物挥发
“所有煎煮药物都要求受热均匀,防止黏性成分粘在瓦罐底下,所以都需要在熬药时进行搅拌。”郭洁文说。但如果老站在药罐前不停搅拌也是错误的。“搅拌过频会使药锅中温度丧失较多,不利于中药有效成分溶出;而且还会使某些易挥发成分挥发,从而影响药物疗效,建议煎药不宜搅动过频,一般10分钟左右翻动一次就可以了。”
无相关信息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5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