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08-01 来源:药品网ypw.cc 作者: 我要纠错
“孩子的体温跟着温度一起升!”这两天高温炙热,袭倒了不少婴幼儿,高烧39℃
,不出汗,烦躁爱哭……不少妈妈害怕常用退烧药会引起副作用,“聪明”地备了不少清热解毒的中成药,如清开灵、双黄连、小儿退热冲剂……当孩子发热时,就将这些清热解毒的中成药当成退热药来用。
对此,省人民医院传统病房主任李学麟提醒:清热解毒药绝对不能当成发热时的退热药,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苦寒药物容易伤宝宝脾胃
李学麟说,中医退热的方法有十余种,如发汗退热、泻下清热、和解退热、养阴清热等等。运用时要依据具体的病情来辨证施治,选择对症的治疗方法。用得对症,高热往往立马可退,但如用得不当,往往反增其热。
夏天到了,有的婴幼儿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够完善,体温调节功能较差,加上汗腺功能不良,出汗少、散热差,常出现夏季热。表现为发热,体温在38℃~40℃,持续不退,多饮多尿,无汗或少汗,烦躁,待气温转凉后,体温才自然恢复正常。这是比较常见的情况,并不属于外感发热,也不需要用清热解毒药物来处理。小儿外感发热用清热解毒药的几率只占1/3到1/4左右,且清热解毒药大多性味苦寒,容易损伤孩子娇嫩的脾胃功能,从而影响食欲或出现拉肚子等现象。
中医认为脾胃受损后邪气更容易侵入,使病邪更加缠身难清,所以清热解毒药要对症使用。
孩子发烧别喂太多营养品
“孩子烧了几天,没吃啥东西,就喂点营养品维持一下体力!”这可是不少妈妈的想法,不过,这样做可能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导致食积于内,热就更不容易退。
孩子发热后,全身症状会出现疲乏无力、食欲下降等,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孩子发热吃不下东西,这是人体一种本能的保护反应。因为中医治疗小儿发热,很重视防止小儿食积。消除食积,是治疗小儿疾病很重要的环节。从中医理论来说,食积于内,有形之积与无形之热相结合,其热难清。而且小儿一般内火较旺,一旦遇上食积,内火不能散发,则成为伏火,是造成小儿扁桃体炎、口腔溃疡、咽喉炎的原因之一,使发热的病情变得更加复杂。
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
对于孩子夏季热的治疗,主要抓好日常生活调理的环节,夏季高温时节,居室要通风凉爽,最好住朝南通风房间,合理降温,但不宜让孩子直接吹冷风。每天可洗2次温水浴,但水温也不宜太高,最好低于患儿体温2℃~3℃。
饮食调理也很重要,一方面要补充体液,另一方面要进清淡饮食。当孩子发热口渴的时候,必须及时补充足够的液体,但不能只喝白开水,可适当喝一些西瓜汁、西红柿汁、绿豆汤等。但冷饮及含有色素的饮料,都不宜给孩子饮用。
食物宜清淡、易消化、富营养和少油腻。夏季是瓜果和蔬菜的旺季,患儿可以吃一些新鲜蔬菜和水果,如黄瓜、丝瓜、冬瓜、西红柿等,这些食物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丝瓜、冬瓜和西瓜还有清暑利湿的功能。还可以食用一些清暑、健脾、利湿的药粥,如用绿豆50克、薏米仁30克、糯米100克煮粥,调入少量的白糖食用。但对发热伴有腹泻、腹胀的患儿,药粥中应去绿豆,以免加重症状。
李学麟说,中医名言“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是很有道理的。孩子的健康在于合理饮食,勤于锻炼,增强自身的抵抗力。自身抗病能力不强,无论怎样用药,都只能愈病于当时,而不能防病于以后,所以家长们要有科学的育儿知识。
无相关信息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