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从5月17日世界高血压日起到10月8日我国第10个高血压日期间,在全国开展主题为“健康膳食、健康血压”的宣传教育活动。近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干部病房主任夏云峰告诉我们,高血压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对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在重视生活方式改善的同时,需要长期接受降压药物治疗。然而,目前不少人对高血压药物治疗的认识存在着误区。
误区一:病轻者不用吃药
有些病人虽已被确诊为高血压病,但自觉没有什么特别难受的症状,或对吃药感到厌烦,或担心吃药上瘾,或担心药物会有副作用而拒绝服用降压药。这些人的血压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久而久之,势必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造成损害。夏主任说,控制血压的目的是保护靶器官,防止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血管意外,高血压肾病等并发症。对于血压在150/90mmHg左右轻度的血压偏高患者可以先不吃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进行调控,如果观察3~6个月血压控制不好,就必须用药物控制。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副作用是可逆的,轻微的,只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用药,应该是安全的,因此高血压患者不要害怕药物治疗。
误区二:血压高吃药 血压不高不用吃药
许多高血压患者只在自己感到不舒服时才服降压药,还有的患者测量血压不高就不吃药,等到血压升高后再服药,其实,这些作法都是很不科学的。降压药吃吃停停,会引起血压忽高忽低,上下波动。有研究证实,血压经常波动对人体危害很大,甚至比轻、中度高血压的危害还要大。高血压病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尚没有任何办法和任何一种药物能从根本上治愈高血压,需要终生用药物控制。目标血压达到后,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按有效的维持量长期服用,切忌自觉症状良好后便突然停药。
误区三:超量服用见效快
由于老年人的心脑血管都有不同程度的硬化,血管腔也相应变细,血流减少,一般主张选用小剂量、较缓和的降压药,并在l周内每日观察药后血压变化的情况,最终选择一个最佳有效的维持量。老年人血压最好维持在160/90mmHg左右,老年人降压不是越快越好,也不是越低越好。有不少高血压患者对较高的血压已经适应,突然降得过低反而会引起不适,出现一些不良的症状,导致重要脏器缺血和体位性低血压,甚至发生脑血栓形成和心肌梗塞。老年人用药一般主张用长效药,单一用药。如果单一用药血压控制不好,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配伍,联合采用不同作用机制的低剂量降压药物,使之优势互补,增加降压效果。但切忌自作主张过量用药或把几种降压药一起使用,这样可能会导致血压降得过低、过快而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同时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反而可能降低治疗效果或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