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08-01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香港大学教授文英强指出:病人不适的原因是服食的几种药物,会在体内互相产生反应。而某些药物不当地混合服食,会为有些人带来不适感,如肠胃不适和皮肤痕痒或红肿;情况严重的,有时会引起气管肿胀和呼吸受阻,尤其是长期服用消炎止痛药,更会降低血小板的功能,病人定要格外注意。为防止药物混服引起身体肇事,专家建议病人求医时,一定要把自己的病历和正在服用的药物,如实告诉医生。
勿同服降血压药
心律不齐的病人,切勿同时服食两种降血压药:乙类肾上素受体和甲类肾上腺受体。文教授指出,前者可以控制心跳快慢和强度;后者则可控制血管收缩,两者均可降低血压,因为心跳减慢或血管扩张,都可令心脏泵血量减少,血压自然降低,不过同服的话,血压下降的速度则太严重。其实,血压过高时,只服其中一种药即可,否则当血压过低时,由于服了药,心跳不能加快,而血管亦不能收缩,体内便会缺乏其中一个系统来保护血压正常。
血压过低的病人站起来时,大多会感头晕,严重者会出现休克,因为站立时体内的血液集中凝聚到身体下方,如脚部,正常人的血压只会在极短时间内下降少许便得到平衡,故不会造成不适感觉,但血压本身较低的人,站起来的动作令他们的血压进一步下降,造成头晕。所以,切勿将两种药同服。
别长用消炎止痛药
消炎止痛药的作用是止痛和消炎,但它最大的副作用是可导致胃出血和胃溃疡。消炎止痛药会减少削弱胃膜的物质,当胃部少了保护,便容易被胃酸和其他食物侵害而出血,有胃病的人士尤其须注意。而消炎止痛药亦会降低血小板的功能,当身体出血时,血小板不能发挥功效,血凝固的速度因而减慢,血便会流不止。
有肾衰竭或长期病患者更要避免长期服食,因为消炎止痛药会阻碍盐分排出体内,令水肿的情况由轻微转为严重,影响肾脏的功能。如果病人发现自己有水肿的情况,要立即停用药物。不过病者也大可放心,医生如果知道病人患肾病的话,大多会用其他药来取代消炎止痛药。
必须慎服抗凝血药
跟消炎止痛药一样,薄血丸亦会减慢血液的凝固,用以防止心瓣有问题的病人出现血块的情况。不过如服食过量或与消炎止痛药同服,就会严重阻塞血液流动,若阻塞脑部的血液流动,有可能会造成脑充血,阻塞至心脏时,就可引起心脏病。
此外,有些对抗生素盘尼西林有敏感反应的人,会出现痕痒及血管性水肿等症状,这类人士应避免进食这种抗生素。胃药是许多人胃痛时会服食的药物,但原来胃药不单可中和胃酸,亦同样会中和其他药的药性,影响药物的效力,妨碍病情的治愈速度。
其实,每种药的性质均有不同,病人的情况和病历亦有所异,对于为什么药不能同吃及其剂量多少,不能一概而论,建议病人求医时,一定要把自己的病历和正在服用的药物,如实告诉医生。
服药小贴士
1、遵照医生的指示,按药物标签定时定量服药。
2、应按标签上药物与进餐关系的指示服用,因为有些药物的效用会受食物或饮料影响。
3、服药时应用开水送药,不要用茶、咖啡、果汁或鲜奶等送服,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或改变药物的性质。
4、应把曾引起敏感的药物名称写下,并以每次见医生时出示此记录。
5、留意药物的有效期。过期或已变质的药物,例如已变形、变色、变味的药物以及有异样的液体,便应该弃掉。
6、在服药后如曾引起敏感反应,如出红疹、面部及嘴唇肿胀、呼吸困难等情况,应立即停药,并尽快携同所服药物求诊。
7、一般的药物如忘了服用,要尽速补服。如已到了下次吃药的时间才想起来,那就算了,放弃没有吃的那一次剂量,不要双倍服用,否则可能会造成服用的药物过量,对病人反而有危险。
(实习编辑:陈静梅)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