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08-01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对于中药毒副作用的忽视,导致社会上形成了中药无毒副作用的认识误区,中药中毒的事例渐增。
2003年出现的马兜铃酸事件,使我国的一些中药、中成药被欧美国家所禁止。1998年10月至今,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已经收治近70例马兜铃酸肾病患者,解放军302医院也陆续收治不少中药药物性肝炎患者。然而在马兜铃酸事件以前,不少中医师对于“木通一次口服10克即有可能引起中毒”并不知晓。
事实上,由于一段时间以来大部分中医人员并没有系统学习过中药的毒理学,因而处方用药一般不太考虑中药的毒性作用,也不知所开中药单方、复方中哪些药物有毒性作用、毒性表现有哪些。因此,在中医师和普通民众中普及中药毒性知识是当前提高科学用药水平,避免中药毒性的重要策略。
做到对中药毒性心中有数
要提高中药应用的安全性,就必须做到生产厂家、自购药的患者和开处方的中医师对中药的毒性心中有数。研究人员目前已对常见的100多种中草药的药理、毒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但是这还不够,还远远滞后于中药市场和中药应用空间的扩展。目前临床常见的3000多种中草药中,90%以上的药理、毒理尚未明确。中医药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加强研究,搞清中药,尤其是常用中药的毒副作用。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也应该加入中药毒副作用的相关内容,甚至有必要单考一门中药毒理,这样每一个执业医师对于中药的毒性作用才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许多中成药都含有有毒的中草药,但是其说明书并未标示。例如牛黄解毒片、小活络丹、六神丸、安宫牛黄丸等常用中成药都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牛黄解毒片和安宫牛黄丸中都含有雄黄和朱砂,雄黄主要含有氧化砷,朱砂含有硫化汞,这两种成分都可引起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损害,并可引起过敏反应,常见的过敏反应为皮疹、发热等,汞毒性肾病也不少见。六神丸中的蟾酥,小活络丹中的川乌、草乌都是毒性药物。因此,中成药生产厂家应该在说明书中标明所含毒性中药有哪些、毒性成分是什么、毒副反应的临床表现是什么、如何救治等。
在药事管理方面,首先要做到处方权的法律化和规范化。处方应使用全国统一的中药处方,由卫生部统一印发、统一发配,使用处方的人员应是具有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具有中医行医资格的执业医师。
另外,应对中药的安全性进行划分。目前常见的中草药达3000多种,其中有食品一类的,诸如大枣、桂圆肉等,也有剧毒药物,诸如斑蝥、马钱子、蟾酥等等,其安全性差异很大。因此有必要学习古人做法,将中药毒性或安全性划分为几类。
毒性作用明显者,应该划归为限制处方用药(红色处方),正规医院申请使用,使用时应有主任医师以上人员签字;对于有一定毒性的药物,应规定使用的合法剂量、用药范围和时间。
应用毒性中药不必因噎废食
不少中药具有毒性,使用不当危害巨大,但是如果能够科学应用,反而可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能否恰当、科学地使用好此类中药,是衡量一个医生医术高低的重要标准。例如中药马钱子主要含有的生物碱为番木鳖碱(士的宁),中毒剂量可以破坏脊髓反射活动的正常及交互抑制过程,使伸肌和屈肌同时强直性收缩;严重中毒时,可导致延髓麻痹、呼吸及心脏被抑制而出现呼吸麻痹、窒息及心衰。但是若炮制得当、使用合理,马钱子可以治疗多种疾病。
中药使用除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权威、为法律依据外,临床应遵循以下原则大胆使用。
首先,病证对路,合理配伍,注意用法。临床不少疑难杂症,只靠四平八稳的中药往往难以奏效,此时应该想到使用性猛作用强的毒性中药,使用时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使用说明操作,遵循中药配伍原则。例如癌症患者使用蟾酥、斑蝥、鸦胆子等毒性中药,使用时不要采用原药材,而要采用炮制后或提纯后的药物成分甲基斑蝥胺、葫芦素、钩吻碱;附子有毒,配伍甘草使用,可以减轻其毒性,而且对于附子、乌头等,先煎、久煮也可降低其毒性。
其次,不泥古训,创新攻坚。例如,中医传统认为使用细辛不过一钱(3克),其实未必。不过一钱主要指细辛入散剂时,剂量不能过钱,但是入煎剂时,其挥发油挥发后毒性减低,治疗痛证、痹证时,煎剂的剂量一定要加大。
再次,炮制得法,减轻毒性。有毒中药依法炮制是减毒的必要措施,如生半夏有毒,但用生姜、明矾制后,其毒性减低,止呕效果更好;甘遂、大戟、芫花用醋制后,毒性减低。而且,在应用有毒中药时应目标明确,中病即止。有不少中药有蓄积毒性作用,如朱砂、苦杏仁、桃仁、郁李仁等,使用这一类药物时应适可而止,中病即止。
(责任编辑:梅一多)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