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08-01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宝宝一出生,就开始和疫苗“亲密接触” 了。1 岁以内的小宝宝,几乎每个月都要接种疫苗。预防接种可以使人体产生有益的免疫反应,使宝宝免受疾病的侵袭或大大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但是,它毕竟是通过人工的方法使人体接触某种病原体,像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风疹疫苗等常用的减毒活疫苗,实际上是人为地造成一次轻度感染。而灭活的疫苗或菌苗、类毒素、生物合成疫苗,如白喉疫苗、破伤风疫苗、乙型肝炎疫苗等,对人体来说都是一种异物刺激,所以接种后或多或少会引起一些反应。
反应1:局部红、肿、热、痛
代表疫苗:注射类疫苗
宝宝接种疫苗后,注射部位处出现短暂的红、肿、热、痛的局部炎性反应是很常见的,几乎每种经注射接种的疫苗都可能引起这种局部反应。其中比较明显的如破伤风疫苗等,还可能同时伴有局部的淋巴结肿大、注射部位有瘙痒感等反应。这些局部反应一般都比较轻微,大多在两三天后消退,属于接种疫苗的正常反应。
处理方法:用清洁毛巾热敷注射部位,可以减轻疼痛和不适感。注意不要让宝宝抓挠注射部位,以免引起继发感染。如果接种部位的红、肿、热、痛持续性加剧,局部淋巴结明显肿胀、疼痛,说明有可能出现继发感染,要带宝宝到医院请医生处理。
反应2:发热
典型疫苗:百白破、麻疹、流感、脑膜炎、甲肝等疫苗
接种疫苗后最常见的全身反应是发热。比较容易引起发热的疫苗有百白破、麻疹、流感、脑膜炎、甲肝等疫苗,其中以婴儿3 个月时首次接种的百白破三联疫苗所引起的发热较为明显。而且,由于这通常是宝宝出生后经历的第一次发热,所以令很多新妈妈担心不已,不知所措。这种发热一般在接种疫苗后的24 小时内出现,发热的同时还常常伴有乏力、嗜睡、烦躁和周身不适等全身反应,少数宝宝还可能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一般宝宝的体温都在38.5℃以下,持续时间1~2 天,很少超过3 天。
处理方法:如果发热在38.5℃以下,宝宝没有其他明显的不适,就不必进行特殊处理,让宝宝多喝水、好好休息,一般1~2 天内体温就能恢复正常。如果宝宝体温超过38.5℃,可以按剂量给他服用退热药。由于宝宝的发热不是因细菌感染引起的,因此使用抗生素没有任何意义。在宝宝接种疫苗后,让宝宝多喝些水,可以相应减少和减轻发热的程度。
如果宝宝体温持续超过38.5℃,同时伴有较严重的烦躁、呕吐等症状,或体温在2 天后持续不退并有继续增高的趋势,要考虑是不是在此期间宝宝又受到了其他病菌的感染,这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此外,在下一次接种时要告知医生,上次宝宝接种后出现发热的时间和体温,以供医生判断是应该继续接种还是暂缓接种。
反应3:皮疹
典型疫苗:麻疹活疫苗、水痘疫苗等
皮疹也是常见的接种疫苗后的全身反应之一。如接种麻疹活疫苗后会出现类似麻疹样的皮疹;接种水痘疫苗后也可能在接种后的1 个月内出现类似水痘的皮疹。这是因为这些疫苗本身是减毒的活疫苗,接种以后可以引起类似相应疾病的轻度感染。脑膜炎疫苗、甲肝疫苗等也有可能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的皮疹,常常是一过性的。
处理方法:这些皮疹相比真正感染疾病而引发的皮疹要轻微得多,而且大多可以在数天内自行消失,一般不需要治疗处理。
其他反应:接种腮腺炎疫苗后出现脸颊肿胀,接种风疹疫苗后出现轻度的关节疼痛等。这些都是接种疫苗后的正常或轻度的不良反应,一般都很轻微,并且可以在几天内自行消退。
特别提醒:
极个别的宝宝有可能在接受预防接种后出现严重的异常反应,如注射部位化脓、过敏性皮疹、过敏性紫癜、过敏性休克、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这些反应是极其罕见的,一旦发生这些异常反应,应尽快到医院诊治,以免延误时机,加重病情。
在宝宝注射完疫苗后,不要马上离开医院,而要观察20 分钟左右没有异常再离开。如果宝宝以前出现过不良反应,就更应如此。一旦出现意外,能够及时救治。
卡介苗接种:反应最明显、持续时间最长
接种卡介苗的反应比较特殊:接种后的局部反应最明显,持续时间也最长。接种后的2~3 天内,注射部位的皮肤略有红肿并很快消失。接种后2 周左右,注射局部出现红色的丘疹和硬结,硬结的大小约有0.5~1 厘米左右。随后硬结中央逐渐开始软化,形成带有类似黄色脓液的小疱,这个小疱可以自行消失,也可能破溃,破溃后的溃疡直径一般不超过0.5 厘米,可以流出少量黄色液体,2~3 周后逐渐结痂,痂皮脱落后形成一个略凹的皮肤瘢痕。整个过程大约为2~3 个月左右。这些现象都是接种卡介苗的正常反应,不需要特殊处理。在此期间仍然可以给宝宝洗澡。如果脓疱破溃,注意保持局部干燥,等待结痂就可以了。
要提醒家长的是,千万不要硬性擦破或用针挑开脓疱“排脓”,这样反而有可能造成继发的细菌感染。而且,这些反应不是细菌感染而引起的,没有必要涂抹各种抗菌药膏,即使涂了也不起作用。如果宝宝接种卡介苗后局部皮肤红肿,溃疡严重,经久不愈,如局部的硬结超过5 厘米、溃疡经3~4 周还不愈合,或出现接种同侧腋窝下淋巴结异常肿大、表面皮肤发红等情况时,就应该带宝宝到结核病防治所治疗。
(实习编辑:陈静梅)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