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致聋 滥用药物是主因

时间:2010-08-01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3月3日是全国第九个“爱耳日”,本届爱耳日的主题是“奥运精彩——我听到”。根据最新抽样调查,我国每年新增3万以上聋儿,听障人士约2780万,其中广东省听力残疾136.1万人,在残疾人行列中占据最高比例。珠江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郭梦和指出,预防耳聋应从胎儿做起,目前对于胎教音乐,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安全标准,建议准妈妈不要轻易使用所谓“胎教”音乐,以免损失胎儿听力。

  原因:滥用药物是儿童致聋主因

  耳聋的常见原因是什么?郭梦和说,刚出生的孩子双耳神经性耳聋可能与先天性遗传有关,如父母近亲结婚、父母携带耳聋基因等。母亲怀孕时感染风疹病毒、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等为先天性非遗传因素。庆大霉素曾经是导致耳聋的罪魁祸首。幼年感染麻疹可能导致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感染腮腺炎可能导致单侧感音神经性耳聋。平时鼻子容易堵,睡觉时打呼噜、张嘴呼吸的孩子出现传导性耳聋可能是由于腺样体肥大引起,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孩子头部碰撞后诱发耳聋加重。

  据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在我国2780万听力残疾人群中,新生儿发病率占3%,6岁以下的聋儿有80万之多,且新发生的聋儿仍以每年2万至4万的速度递增。专家介绍,我国7岁以下儿童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占总体聋哑儿童的比例高达30%~40%,滥用耳毒性药物仍是儿童后天致聋主因。

  此外,耳机的不当使用是导致青少年噪声性耳聋的新杀手。对于成人来讲,噪声、外伤、中耳炎、耳部肿瘤都能导致耳聋。大多数老年人的耳聋和身体本身功能退化有关。另外,精神打击、过度忧郁、压力太大也可导致精神性耳聋。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成人中突发性耳聋等疾病发生率上升,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表现:耳鸣眩晕或是耳聋前兆

  耳聋有什么表现?孩子听到关门等大的声响会出现短暂的、轻微的惊愕反应;有的孩子到了讲话的年纪不会讲话,有的仅会叫简单的“爸爸”、“妈妈”;有的孩子在和家人看电视时,总是自己跑去把声音调得很大;有的孩子听别人讲话时总是侧耳聆听或总是用一侧耳朵接听电话……此时家长要警惕孩子的听力问题。对于成人来讲,一些耳聋疾病“听不见”并不明显,有人表现为耳朵闷、耳鸣、眩晕,到医院检查后才发现听力下降。由于人有双侧耳朵可以感觉声音,一侧听力损害对日常工作、生活没有影响,有些粗心的人在健康检查时,才偶尔发现自己的一侧耳朵已经聋了多年。

  治疗:聋哑儿可通过人工耳蜗恢复听力

  部分或全部丧失听力也不用过于悲观。对中度、中重度和部分重度的耳聋病人来说,可以通过佩戴助听器来改善。有残余听力的聋哑儿童佩戴助听器后,加强语言训练是可以恢复语言功能的。至于全聋的病人,则可用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直接刺激听神经末梢引起听觉。

  郭梦和说,正常耳蜗是将接受到的声音经过耳蜗将波的震动转换到生物电,所以耳蜗相当于麦克风和放大器。人工耳蜗是利用微电脑技术,代替耳蜗,将声波转换成电脉冲,经过计算机处理编码后直接将电流刺激听神经末梢,引起听觉的一项新技术,特别适用于聋哑儿童。“小儿语言发育最佳年龄是1~5岁,一旦发现小儿是全聋,最好在5岁前做手术,术后经过语言训练,能很快恢复语言功能。”

  预防:预防耳聋应从胎儿做起

  据了解,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病率为千分之一至四,如果新生儿的听力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以后长大了就会有听力障碍,学话困难,重的可能会成为聋哑。目前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法律规定要做新生儿听力筛查,以便尽早发现先天性耳聋。我国尚未立法,但我国卫生部发出过要求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的倡议,要求每出生一个小孩,三天之内要给他查第一次听力,发现问题就要及时进入诊断程序。如果结果确定这个孩子有听力障碍,在6个月以内就要给予帮助,包括治疗、佩戴助听器等等。

  专家表示,预防耳聋应做到以下几点:

  1.有耳聋家族史的男女双方以及近亲应避免结婚生育,婚前体检是防治遗传性疾病包括遗传性聋的主要手段。

  2.准妈妈孕期应注意防病,别去人群聚集的地方,以免感染流感、风疹、麻疹、腮腺炎等,这些疾病易致胎儿耳聋和畸形。孕期生病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以免误服导致胎儿畸形或耳聋的药物。

  3.不要轻易使用胎教音乐。目前市面上的胎教音乐尚没有安全标准,其功效也没有有效的评价标准。尤其是有的准妈妈育儿心切,把音乐贴在肚子上,殊不知,羊水传音效果极好,胎儿太脆弱,可能因此而听力受损。

  4.有条件的话,在婴儿出生后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

  5.患中耳炎、耳鸣等疾病要及早就诊,以免引发严重并发症乃至影响听力。

  6.老年人要保持心情愉快、乐观,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疾病,经常自己进行耳周保健按摩,防止老年性耳聋。

  提醒:成人突聋一周内治疗九成可愈

  郭梦和说,早期发现耳聋对早期治疗极其重要。有些耳聋在发病早期是可以治愈的,但由于未及时发现,延误了治疗,特别是儿童,自己不会主动告诉有耳聋,等到病情严重时,可能已经错过了治疗的好时机,造成语言障碍。

  需要注意的是,成年人突然耳聋,应在一周内及时治疗。统计显示,成人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耳聋一周内得到正确治疗,90%的病人可以恢复听力;1~2周后开始治疗者,治愈率降到75%;1月后治疗者,治愈率不到30%;2个月后几乎不能恢复。

  据介绍,按照耳聋的机理,可分为传导性耳聋、感音神经性耳聋和混合性耳聋三类。传导性耳聋是声音传到内耳的过程中发生障碍。常见的病有分泌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耳外伤、耳硬化症、先天性小耳、中耳畸形等。大部分传导性耳聋是可以治疗的,其中多数需要手术,治愈率达到90%以上。感音神经性耳聋是内耳(耳蜗)或神经传导的病变造成的耳聋,如先天性内耳畸形或内耳发育不全等。目前比较难治的是药物中毒性耳聋。这类耳聋除早期可以治愈外,多数不能治愈。

  避免选用耳毒性药物

  据介绍,药物中毒性耳聋主要是损害内耳,使内耳细胞萎缩变性,药物性耳聋与药物本身的毒性强弱、剂量大小、疗程长短、服药者年龄、个体差异、易感性及遗传等因素有关。有些药物如阿司匹林,服用后如果出现耳鸣时应及时停药,内耳的损害可以恢复,而有些药物会造成不可逆的永久性耳聋,目前已发现的耳毒性药物已达100余种,最常见的有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洁霉素、小诺霉素等多种抗生素,还有奎宁、氯奎等抗疟疾药物。这些药物可在妊娠期随胎盘进入胎儿,影响胎儿内耳的发育,也可在各个年龄段致聋。有些人用量并不大,只用正常量,甚至比正常量更小,就可能致聋。

  武警广东总队医院耳鼻咽喉中心王希军教授提醒家长,在选用消炎、退烧药的时候,要注意有没有耳毒性的药物。王希军指出,避免滥用这类抗生素是降低药物性耳聋的重要措施。妇女孕期用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严禁使用耳毒性药物。为防止药物性耳聋的发生,患者用药之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向医生询问是否有耳毒性,要严格掌握药物使用的适应症。有些药有很强的副作用,吃药一定要按照医生规定的数量和时间服用。耳疼、耳鸣或听力下降应马上去医院。

(责任编辑:梅一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上一篇:源自药物的血液病
  • 下一篇:保住青春 带来癌变
  • 无相关信息
    药品知识

    药品图文信息
    德州百佳妇婴医院 守护女性与宝宝的健康保驾护航
    德州百佳妇婴医院 守护女性与宝宝的健康保驾
    康立明生物长安心®巴西获证,南美破冰!全球准入国家和地区增至42个
    康立明生物长安心®巴西获证,南美破冰
    消除肝炎 积极行动:河南省医药院附属医院开展7.28世界肝炎日开展肝病公益会诊
    消除肝炎 积极行动:河南省医药院附属医院开
    重庆景城胃肠医院坑不坑?医疗水平、服务质量、收费标准一网打尽
    重庆景城胃肠医院坑不坑?医疗水平、服务质
    保护足部健康,为宝宝准备一双护足学步鞋
    保护足部健康,为宝宝准备一双护足学步鞋
    小雪时节应该如何养护肠胃健康?家中常备整肠丸,谨防肚痛腹泻
    小雪时节应该如何养护肠胃健康?家中常备整
    周文程荣获"2023年中泰中医文化交流使者"应邀出席“一带一路”沿线交流会
    周文程荣获"2023年中泰中医文化交流使者"应
    品牌就是力量|一正消炎镇痛膏强势登陆央视核心频道
    品牌就是力量|一正消炎镇痛膏强势登陆央视核

      内科偏方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保健滋养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美容保健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皮肤偏方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肿瘤疾病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男科偏方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外科偏方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儿科偏方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妇科偏方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五官偏方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虚拟手机号码 名牌手錶

    关于我们 | 打赏支持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