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为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全株有腥臭味;茎上部直立,常呈紫红色,下部匍匐,节上轮生小根。叶互生,薄纸质,有腺点,背面尤甚,卵形或阔卵形,长4~10厘米,宽2.5~6厘米,基部心形,全缘,背面常紫红色,掌状叶脉5~7条,叶柄长1~3.5厘米,无毛,托叶膜质长1~2.5厘米,下部与叶柄合生成鞘。花小,夏季开,无花被,排成与叶对生、长约2厘米的穗状花序,总苞片4片,生于总花梗之顶,白色,花瓣状,长1~2厘米,雄蕊3枚,花丝长,下部与子房合生,雌蕊由3个合生心皮所组成。蒴果近球形,直径2~3毫米,顶端开裂,具宿存花柱。种子多数,卵形。花期5-6月,果期10-11月。鱼腥草是治肺痈之要药。
同时,鱼腥草是西南一带比较常见的菜,因它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所以不论入菜、入药,对于我们身体抵抗病毒、提高免疫力、利尿等方面都有很大帮助。
鱼腥草临床
中医认为,鱼腥草性味辛、微寒,归肺经,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的功能。适用于肺痈、肺热咳嗽、热毒疮痈、热淋等症。《滇南本草》言其“治肺痈咳嗽带脓血,痰有腥臭、大肠热毒,疗痔疮”。《分类草药性》言“治五淋,消水肿,去食积,补虚弱,消膨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鱼腥草主含挥发油、月桂醛、月桂烯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结核杆菌、痢疾杆菌以及钩端螺旋体均有抑制作用,对病毒感染有预防作用。试验表明,鱼腥草能明显促进白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利尿等作用。现介绍几则治疗方,供选用。
治疗肺脓肿 鱼腥草30克,桔梗15克,水煎服或研末冲服,每日2~3次。
治疗痢疾 鱼腥草20克,山楂炭6克,水煎加蜂蜜服,每日3次。
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新鲜鱼腥草适量,捣烂外敷患处,以纱布包扎固定,每日2次。
治疗习惯性便秘 鱼腥草5~10克,用开水浸泡10~12分钟后代茶饮。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10天为一个疗程。
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鱼腥草180克,白糖3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5~10剂。
治疗肾病综合征 鱼腥草120克左右加入1000毫升开水中,浸泡半小时后代茶饮,每日1剂,3个月为一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月余。
治疗肠炎 鱼腥草30克,马齿苋30克,苦参20克,水煎服,每日1剂,一日3次,连服3~4日。
治疗尿路感染 鱼腥草30克,车前草30克,扁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一日3次,连服2~4日
鱼腥草副作用
含鱼腥草或新鱼腥草素钠的注射剂主要可引起过敏性休克、全身过敏反应和呼吸困难等严重不良反应,甚至可引起死亡,存在较明确的关联性。
二00三年八月,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发现了鱼腥草注射液可能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药品对该品种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情况进行了通报,并提醒临床应用时务必加强用药监护,严格按照药品适应症范围使用,对有药物过敏史或过敏性体质的患者应避免使用,静脉滴注时不应与其他药品混合使用,并避免快速输注。此后,各地仍有大量的不良反应出现,特别是今年以来,严重不良反应的病例报告频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