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乡村“先富群体”当“村官”景象的调查与思考
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我县局部“先富群体”参加竞选“村官”的趋势日益显明。这些存在经济实力、却一度阔别城市政治舞台的“先富群体”,在村民主自治过程中怀才不遇成为村级中心人物,如何意识这一新景象,以及如何趋利避害加以准确领导?笔者通过考察研讨,联合工作实际,提出多少点浅显的见解。
一、根本情形
所谓“先富群体”,在我县乡村而言,重要指先富起来的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或种养大户。这个群体中大部门对象所领有的财产范围都大大超越了一般农夫,在生涯和出产方法上也脱离了传统农夫的重要特点,属于受益于政府富民政策的新型农夫群体。他们脑筋活络,思维翻新,有实力、有气魄、有才能,有较为雄厚的物资基本,并具备较好的社会运动能力。但长期以来,这局部群体在农村的政治舞台上并不表演主要角色。2002年以来,跟着《中华国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浙江省村民委员会选举方法》等法律法规的出台和村民自治选举的发展,我县乡村“先富群体”的参政意识和参政才能才被极大的激发出来,并成为民主改造中的一个突涌现象。
今年上半年,依据《中华国民共跟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省村民委员会选举措施》等法律法规的划定以及县委、县政府的同一安排,全县342个村发展了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据统计,在这次换届选举中,全县共有选民218295人,其中属“先富群体”所占的比例不到10%,但在全县新中选的338位村委会主任、683位村委会委员当中,属“先富群体”的比例却分辨高达40.2%跟20.9%,在经济绝对发达的城郊村,比例更高,如:镇48个村共选出村委会主任48人,村委会委员94人,其中属“先富群体”的分离占52.1%和27.7%。
“先富群体”已经成为当前村级基层组织的一支新力量,究其竞选念头,总的能够演绎为三大类:一是谋求经济好处。争当“村官”或是为维护本人的既得利益,或是为发明更多的财富机会,甚至不消除部分打算寻机“捞一把”的目标。二是为图政治名声。“商而优则仕”。生活富饶起来的人关怀政治、介入政治,这是社会发展的必定趋势。在我国,“官本位”思惟仍然存在,显亲扬名、出人头地的心理仍是积重难返的。村主任虽不在国度行政官员的序列,但也是农村的一方“首脑”,是一种处所权利的象征。三是为民造福,盼望通过担负“村官”为人民更好地办一些实事,干一番事业。人的基础物资需要满意后,就会发生诸如实现自身价值、奉献社会等更高档次的精力需要。一些农村“富人”在事业上、财产上有所斩获后,破志改变故乡贫困落伍的面孔,以此往返报社会。这种心态是“先富群体”参政的最积极动因,也是“先富群体”参政的主流。大多数情形下,三种念头并非爱憎分明,而是互相交错、彼此浸透,因而构成了多样化的参政行为。
二、利弊剖析
“富人”村官的管理方法在发展村集体经济、加快农村建设方面已经发生了踊跃的推进作用和显著的效果,表当初:在发展思路上,“富人”村官敢于勇敢立异,擅长发掘当地资源上风,在开展农业开发、调剂经济构造、招商引资等运动中,培育了村民的市场意识,推进了农村的市场化过程;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农村建设中,他们踊跃计划,建设基础设施与配套设施,转变村容村貌,表示出富于开辟的精力与不凡的工作气魄,为农村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以富人为中心的治村班子,治理自动,实现义务快,敢于改造成规陋习推行“新政”。如镇城郊某村从来是个散班子、乱摊子的“老大难”村。2002年先富起来的叶某入选为村委会主任后,凭借良好的干部基本,应用本村地处城郊的良好区位,激励大众发展蔬菜大棚种植,鼎力转变村落的面孔,修膳村群体活动场合,凝集了人心、团结了班子。但从全县来看,部门“先富群体”在参政的过程中也裸露了一些不容疏忽的问题,凸起表当初四个方面:
第一、参政行动不标准。一是参选的方式不标准。如在今年村委会换届选举进程中,我县城郊某村两位“富人”为竞选主任,各花10多万元用度给选民送钱、送物,后因涉嫌贿选,终极退出了竞选。二是施政决议短期化。在详细施政进程中极易呈现搞政绩工程、超村级财力举债建设等短期行动。如:镇某村 。
问卷调查假定研究者已经确定所要问的问题。这些问题被打印在问卷上,编制成书面的问题表格,交由调查对象填写,然后收回整理分析,从而得出结论。主任为了争夺再次入选,在任职的最后期限内,不惜花40多万元村群体资金来硬化村里的所有途径。
第二、兑现承诺不积极。在竞选时,为了取得村民的支撑,“先富群体”往往“财大气粗”,在人民眼前公然许诺出资修路搭桥、为村民代缴各种应交款、改良村民福利待遇等,有的甚至不惜违背政策法规划定信口开河。中选后,他们或忙于个人事务,经商办厂、承包工程,疏于兑现承诺,或因为客观前提的限度,基本就不可能兑现,对大众不关怀、不器重,对干部反应的问题一拖再拖,把自己所作的许诺抛之脑后。
第三、实行职责不当真。一是“先富群体”固然家在农村,但因为接触农村事务少,不熟习农村情况,对村民自治的程序办法、政策法规一知半解,不知如何去实行职责。二是在处置村务过程中,将个性风格带入工作中,使管理、决策、监视等各项轨制流于情势。三是以自我为核心,不接收引导,不配合工作,甚至与乡镇政府分庭抗礼,对某些政策不履行或不配合履行。如对打算生养、殡葬治理等“得功臣”的工作,能拖就拖、能躲就躲,以省得罪选民。
第四、本身请求不严厉。因为“先富群体”工作和生涯阅历多样,往往思维政治意识淡薄,组织纪律疏松,将一些不健康的行为方式带入日常工作中。有的重视在钱上做,擅长跑关联,搞权利寻租,以关联强化本人威望,捞取私利。有的习惯于一言堂,办事不按程序,决议一意孤行,不接收别人监视,甚至为本身好处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