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广西《加快中药民族药发展的决定》,广西中药民族药制造业、中药民族药药材种植业、中药民族药物流业、中药民族药文化健康业、中医民族医诊疗设备制造业五大产业2015年产值要达到420亿元,力争2020年达到1000亿元。
然而,作为资源大省区,广西中药民族药产业发展总体上相对滞后,资源优势还没能转化为产业优势,在全国的地位与其自身拥有的中药民族药资源优势不匹配,与社会对健康医疗的需求也不匹配。
一是药材种植的规模、品种、质量还无法满足产业化发展的实际需要。目前中药企业普遍感觉面临药材“靠天吃饭”的问题。由于中药材主要依靠农民种植或者养殖,有的甚至目前无法驯化只能靠野生,药材的产量、质量以及价格波动,阻碍企业产能提升和稳定发展。
广西玉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马嘉举例说,湿毒清是玉林制药的主打产品,所需的药材蝉蜕目前只能依靠野生收集,产能受原料产量及药材价格波动限制;鸡骨草胶囊所需的鸡骨草,由于去年雨季较长、药材质量不佳,影响到产品生产。
据广西民族医药研究院民族药研究所所长黄瑞松介绍,梧州生产的血栓通注射液是目前广西产值唯一超过10亿元的中药品种,但其产能也受主要药材田七产量的限制。部分种植户片面追求药材产量,过度使用化肥、农药,违背药材自身生长规律,致使药材有效成分含量下降、药效降低。
此外,由于市场鉴定检验体系尚未完善,目前无法对药物含量等项目进行系统检测,并对药材进行等级评定,致使假冒伪劣产品充斥药材市场,影响药效发挥和治疗效果,损害中医的形象,阻碍中药产业健康发展。
二是科研成果的产业转换能力较弱,药企的产业带动力有待提高。黄瑞松表示,因为体制问题,中药、民族药药物研发的立项、评奖比较困难,上报的批文也未能得到及时反馈意见,加上新药研发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人力,且周期较长,存在着较大风险。
广西药用植物园科研部部长李力说,产学研结合还存在几张皮的现象,许多企业不了解高校、科研院所的研发条件和能力,高校、科研院所不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未形成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多数药物、药材科研成果集中在科研院所内,同样因为体制上的问题,很多科研成果难以及时转化。
三是广西现有的制药企业数量少、拳头产品较少、规模较小,一些药材的深加工技术尚未突破,未能充分开发利用其价值,种植、加工示范引导作用不明显,药企的产业带动力不强,产业链不均衡。加之广西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还不足以吸引更多的风险投资和社会资本投入到中医药这一研制难度大、周期长、高风险的产业。
面对这情况,一些业界人士建议,广西应全面审视整个产业发展存在的障碍因素,采取积极措施破除壁垒、补齐短板,加快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