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种类繁多,不少药品名称非常相似,但功效差异很大,一旦误用不仅不能起到治疗作用,还可能造成各种不良反应,因此使用时应小心辨别。生首乌和制首乌,三七和土三七等都是常见的容易混淆的中药,这些只有一字之差的中药有哪些区别?
生首乌与制首乌
两者均为何首乌的块根。生首乌呈团块状或不规纺锤形,表面为红棕色或红褐色,横切面有云锦状花纹,味微苦、甘涩。主要用于解毒、消疮、润肠通便、风疹瘙痒及降脂。而制首乌,系用黑大豆煮汁拌和,并经反复蒸制而成,质硬、色黑、断面呈角质样,主要功效为补肝肾、益精气、乌须发、强筋骨,多用于肝肾阴血亏虚引起的病症。
三七与土三七
三七质地坚实,土三七质地较轻泡,二者极易区别。三七来源于五加科植物人参三七的根,为化瘀止血的良药,主要用于多种出血证及胸腹刺痛、跌打损伤、瘀滞肿瘤等病症。土三七,多指来源于菊图植物菊叶三七的根或全草,虽也有散瘀止血、消肿止痛的作用,但疗效远不如三七。而且部分患者用土三七后可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无论三七或土三七,都可入汤剂,也可研粉冲服或入散剂,亦可泡酒。但均有禁忌证,一是孕妇应禁用,儿童应慎用;二是血虚患者及无瘀血症状的患者、月经过多的患者均应忌用。同时两种三七均不能超量使用或长时间持续使用,如果滥用,很可能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和肝损伤是可能的,故应尽量避免。
黄芪与炙黄芪
黄芪为补气作用较强的药,主要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内脏或子宫下垂、久泻脱肛、气虚发热、体虚多汗、托毒、生肌、利尿等。蜜黄芪指黄芪用蜂蜜炒炙,主要是为了加强黄芪的补气、升提作用。临床应用时,如重在补气、升阳,或为了加强黄芪的补益作用,则应用炙黄芪,如重在补虚止汗、托毒、生肌、利尿,则可用生黄芪。
无论黄芪和炙黄芪,均既可入汤剂,也可入丸、散或膏剂,但感冒未痊愈者,肝火较旺、气滞湿阻、食积内停、肺胃热盛或寒气较盛者、高血压患者、疮疹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者均不宜用。
五加皮与香加皮
香加皮最显著特点是具有浓浊的香气,而五加皮气味较淡。二者虽均有祛风湿、强筋骨作用,但科属来源不同,且香加皮有毒,可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甚至中毒死亡。五加皮与香加皮二者的效用有同但有异。
五加皮有一定补肝肾、活血祛瘀、益气健脾及安神、利尿作用,主要用于肝肾亏虚又感风寒湿邪所致的关节疼痛、腰膝酸软、行走无力,并有体虚乏力、阳痿等症,入汤剂可用5~10克。香加皮虽也可用于风湿关节疼痛、腰膝酸软,但利尿消肿作用较强,可用于风湿性心脏病水肿、小便不利。由于其毒性较大,临床用之少,孕妇、儿童应忌用,阴虚发热、高血压患者应忌用。
大黄与土大黄
大黄为泻下作用较强的药,功能泻热通便、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除主要用于实热积滞肠道所致的大便秘结等症外,还可用于因实热和湿热、瘀血等引起的多种病症,临床使用较广。但孕妇禁用,妇女产后、哺乳期不宜用。感冒未愈、气血虚弱者、脾胃虚弱、无实热积滞和瘀结者均应忌用或慎用。如用于实热便秘多用生大黄;如用于泻热多用酒炙大黄,为减缓泻下作用多用经过蒸制的熟大黄;如用于凉血止血多用大黄炭。小儿和老年人多用熟大黄,慎用生大黄。
以上就是生首乌和制首乌,三七和土三七等容易混淆的中药的相关区别,由于不少中药外观相似,建议到正规的中药市场或药店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