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常见疾病,对人类的危害严重。脑卒中大致可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两大类。其中,前者占卒中患者总数的70%-80%,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后者占卒中患者总数的20%~30%,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药物治疗是预防和治疗脑卒中的重要手段。防治缺血性卒中的常用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
1、抗凝类药物
一般临床上对房颤、频繁的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或椎-基底动脉患者,可考虑选用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是抗凝治疗的首选药物,但应注意,该药并非适用于所有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低分子肝素对于合并颅内血管狭窄的急性卒中患者有治疗效果。若患者因房颤、夹层动脉瘤等拟长期应用华法林时,也可考虑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对于瘫痪程度重、确认必须长期卧床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应重视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预防,如无出血倾向,建议小剂量皮下注射抗凝药预防静脉血栓。
2、降脂类药物
血脂异常是缺血性卒中以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升高使得缺血性卒中风险增加。他汀类药物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重要药物。胆固醇水平正常伴有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证据的卒中高危患者,建议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以减少卒中的风险。
3、降压类药物
高血压是导致脑出血和脑梗死的一个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有研究显示,在控制了其他危险因素的情况下,收缩压每升高10毫米汞柱,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49%;舒张压每增加5毫米汞柱,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46%。因此,防治高血压对于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意义重大。
常用药物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药能够有效地控制血压,还可降低高血压伴有糖尿病、心房颤动、左室肥厚、颈动脉内膜硬化等患者发生卒中的可能性。其优点是有较好的耐受性和依从性,长期应用有利于减少脑率中的发生和再发。此外,长效钙拮抗药不仅有较好的平稳降压作用,还有明确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因此长效抗拮抗药可作为治疗高血压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疾病的首选药物。应注意,脑血管病急性期及伴有重度脑血管狭窄的患者,进行降压治疗时必须慎之又慎。
4、nt-PA类药物:一般对于超早期缺血性卒中患者,应该使用rt-PA类药物进行溶栓治疗。此类药物是目前被证实治疗超早期脑梗死最有效的药物。循证医学证明,对符合适应证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起病3小时内静脉给予rt-PA溶栓治疗,疗效优于抗血小板治疗和抗凝血治疗。后循环脑梗死的溶栓时间窗可适当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