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8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艾灸时的烟对身体有害吗?有很多人都选择用艾灸来帮助身体驱除疾病,但是对产生时的烟抱有疑问,这种烟吸入体内对身体会有害吗?还是说也保留着艾灸的功效?带着这样的疑问,来看看下文怎么解释吧。
艾灸是中医学中防病治病、养生延寿的一种简便易行的而又切实有效的方法。它是以艾绒为主要原料制成艾炷或艾条,点燃后熏熨或温灼体表穴位或患病部位,借助药物温热的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作用,从而达到保健养生、防病治病的目的。
艾灸产生的烟对身体有害吗
无论什么物体产生的烟雾都含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气体,艾灸产生的烟雾也不例外,对人的肺部不利,不适合长时间大量的吸入,但只要不是长期吸入,危害是可以忽略的。
如果非要说艾灸时产生的烟有什么有害物质,那就是艾条经过燃烧会产生醛和酚类物质对人体有害,不过吸入量小的话也是没关系,习惯做艾灸的人就要注意艾灸时排烟。总之,艾灸产生的烟只要不是长期大量吸入,是不会对人体有实质性伤害的。
其实,艾灸产生的烟对人体是利大于弊的,“艾烟”有特殊香味,古人以之辟邪。现代研究认为“艾烟”含有几十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能对人体各个系统产生良好的治疗作用,同时能够杀菌消毒从而清洁空气,预防感冒,仅仅是短时间的接触是不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即便艾灸的烟对身体产生不了坏处,但很多人还是不喜欢艾灸时产生的烟,那么该如何呢?
如何排掉艾灸时的烟
从烟的源头入手,艾绒宜选用陈年艾,陈艾不伤阴不伤血,灸时不痛。陈艾的艾色土黄者为佳,发绿的为当年艾;陈艾气味芳香,当年艾则有一股青草味;燃烧时,陈艾烟气轻柔,袅袅而上,燃烧后留灰白色的灰,当年艾则是一条线笔直而上。最重要的是,陈年艾火不急不燥,柔和通透不烈,使人感觉舒服。三年以上的精品艾绒,也就是通称的金艾绒,这种艾绒杂质少,燃烧时烟就少,并且烟发灰白色,不像杂质多的艾绒冒黑烟。
做艾条灸要注意房间通风,有抽油烟机一定要打开。注意空气流通。还有就是艾灸完毕后用空气清晰剂净化空气。对于皮肤上的烟味,最好是用橘子精油擦拭几下就可以去掉艾灸后遗留的烟味。艾灸时固定一件衣服艾灸。艾灸完后换掉。衣服上的烟味用白醋浸泡既可去掉,清洗干净后,用橘子精油滴上2-3滴在盆里,衣服来回的多搓几下,烟味就去掉了。
当然,如果无法忍受艾灸的烟味或者对艾条的烟过敏的人,可以使用暖宝宝、红外线治疗仪,甚至电吹风的温热作用替代艾灸治疗,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疗效肯定比不上艾灸的效果。
艾灸也需配合调火调息
通常居家做艾灸,只懂得让燃烧的艾条围绕着穴位缓慢划圈,但实际上,要想艾灸起到最好的养生效果,还要讲求“调火调息”。
所谓“调火”,即掌握艾灸的火候。虚、寒之症需要“补”,就是将艾点燃后使其产生的热缓慢地传入体内,施灸后又立即、快速地按住施灸的穴位,其目的是使正气聚而不散;实、热之症要用“泻”法,是在艾点燃之后,不断地吹火,使艾火迅即燃烧,所产生的热能很快传入体内,但在艾灸以后不按压施灸部位,其目的是驱邪外出、泻热泻实。
所谓“调息”,即艾炷燃烧一段时间后,受灸者感觉到温度了,开始用鼻子吸气,艾炷被摘下后,再把气从嘴中缓缓吐出。“调息”的诀窍是鼻快吸、气不泄、嘴慢吐,心越静越好。
对于艾灸的朋友来说,烟并无危害,您记住了吗?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5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