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8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无论男女,有狐臭都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情,那么中医有什么治疗狐臭的方法呢?
狐臭有什么危害?
狐臭,中医称之谓“体臭”、“狐燥”、“狐气”、“胡臭”。早在《外台秘要》中就载有:“病源人腋下臭,如葱豉之气者,亦言如狐狸之气者,故谓之狐臭,此皆血气不和蕴积,故气臭……肘后疗人体及腋下状如狐狸气,世谓之胡臭。”明代医家胡侍在《真珠船·腋气》写道:“今谓腋气为狐臭,狐当作胡。故《千金方》论云:‘有天生胡臭’。”狐臭会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许多麻烦,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影响工作、生活、交际及心理健康
狐臭患者会散发出一种难闻的怪味,尤其在夏天,气温高,汗液分泌旺盛,气味更大,周围人闻到异味后,可能投来异样的眼光,甚至讥笑患者,使其出现严重的心理负担,感到孤寂、难堪,甚至影响患者的正常社会交往:有的患者交不到男女朋友;一些患者的夫妻生活可能因此不和睦;还有一些患者甚至因此出现严重的抑郁症。
2、可遗传
狐臭的发病与遗传、个人体质和汗腺结构等因素相关,如长期不能治愈,还会遗传给下一代,影响下一代的学习和生活。
3、皮肤损害
狐臭还会对皮肤有一定的危害,如病灶处汗液过多且异味较重,容易滋生各种细菌,导致皮肤疾病;汗液分泌较旺,体内水分流失大多,导致粪便积留在内,使人体重复吸收体内毒素,出现皮肤颜色暗沉等等。
4、衣物清洁困难
狐臭患者过多的流汗会把衣服染黄,异味还会留下久久不散的味道,造成清洁上的困扰。
隔蒜泥灸法可治疗狐臭
中医学认为狐臭的病因与患者禀于先天,承袭父母腋下秽浊之气,熏蒸于外,从腋下而出;或因过食辛辣厚味之品,致使湿热内蕴于腠理汗孔所致;或由天热衣厚,久不洗浴,使津液不能畅达,以致湿热秽浊外堕,熏蒸于体肤之外而诱发。用隔蒜泥灸法治疗该病效果较好,且简便易操作,大家不妨一试。
方法:令患者取舒适卧位并使患部充分暴露,将患部毛剃除干净,并将优质淀粉调成糊状,外涂患部,待淀粉自然风干,取大蒜适量,去皮捣烂如泥,做成厚约0.3厘米的蒜泥饼,中间用缝纫针穿刺数孔,以患部可见较粗大的汗腺为宜,将蒜泥饼放于患部,把纯艾绒用一手拇、食二指搓成纺锤状,以拇、食、中三指捏紧置于平板上,用力压紧,制成上尖下圆、呈圆锥形如大花生米大小的艾炷,放于蒜泥饼上,用线香由艾炷顶尖部点燃,令其自燃成灰,或患者自觉施灸部有发烫感时,将艾炷移除为一壮,再如前法换一壮继续灸,不拘壮数多少,连续施灸至患者自感患部温热、舒服,但不致烫伤为度。每日一次,每次灸30分钟左右,10次为1疗程。休息5天后根据患部较粗大的汗腺萎缩及臭味、汗量减少的(消失)程度,再隔日或每周两次如前法,巩固治疗至彻底痊愈。
该法前期用优质淀粉调成糊状,外涂于患部,是利用淀粉与汗液反应后,能够将较粗大的汗腺充分暴露,为第二部隔蒜泥灸找到施灸“靶点”做准备。隔蒜泥灸又称蒜钱灸,该法首载于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在汗腺处直接隔蒜泥灸可起到宣通气血,畅行营卫,拔毒于外,即所谓 “散其毒,移重就轻,转深于浅”,促进患部较粗大的汗腺自行萎缩凋亡,从而使臭味、汗量减少(消失),狐臭也随之消失。
中医去狐臭其它偏方
1、滑石25克,三仙丹2克,紫花地丁1克,共研为细末,搽涂腋下,疗效显著。
2、洗浴后在浴盆中加入500毫升番茄汁,将两腋在水中浸泡15分钟,每周两次,可收到消除的理想效果。
3、辣椒3至5个,洗净切碎,在100毫升碘酒中浸泡2天。先将两腋窝用温开水洗净,然后用棉球蘸上此溶液抹患处,每天1次至2次,狐臭可治。
4、用食用饼半边,加热,再将密陀僧细末10克放在饼上,急夹在腋下,哪边有狐臭就夹在哪边,略睡片刻,待饼凉后扔掉。此时狐臭味会大减。
5、冰片3克,浓度为50%的酒精20毫升。将冰片放酒精中密封,让其自行溶解。先将腋窝用香皂水洗净、擦干,用药液涂搽腋部,一日2次,10天为一个疗程。
6、麝香0.5克,明矾1克,水分1.5克,田螺2个。先将螺盖拔下,然后将上述3种药放入田螺内,置放一夜,螺肉即会化为水。用此水搽腋下,一日2次至3次,狐臭即会随粪便而出,有特效。
7、轻粉7克,枯白矾21克,共研为细末,混合拌匀,装瓶备用。每逢出汗时,将药粉搽涂腋窝,揉擦片刻,每日数次。不出汗时,每日早晚各搽1次。20天为一疗程,每1疗程间隔3天,至愈为止。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5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