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8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针灸是中医治疗疾病和养生都常见的一种方法。由此看来,针灸的功效是有很多的。那么,针灸时会有什么感觉呢?想要正确针灸还需要注意的就是避免禁忌。下面就来具体了解了解吧。
针灸是什么感觉
由于不同穴位之间上述各种组织结构的复杂程度不同,而刺激不同组织所产生的各种针感的出现率也不同,这可能是决定不同穴位之间甚至同一穴位不同深度间针感性质有所差别的内在因素之一。刺激的方法不同,针感的性质也不相同,在同一穴位(内关穴)手法运针的针感多为酸胀感;电针刺激则多为麻感。又如同一神经干,用眼科镊子碰时产生麻的感觉,而用针刺时产生酸的感觉,手术刀分离它的鞘膜时产生麻的感觉,手搓它时又产生重的感觉。
人体实验表明,用毫针直刺印堂穴,针感为胀为主;直刺外膝眼穴,针感以酸、胀为主;而直刺合谷、内关、昆仑三个穴位可出现多种针感。用直接刺激经手术暴露的各种组织的方法,从病人的感觉反应得知:虽然刺激穴区的血管、神经、肌肉、肌腱和骨膜等各种组织都可引起酸、胀、重、麻等多种形式的感觉,但刺激不同组织所引起的各种感觉所出现的频次不一样;刺激神经干、较多引起麻感,刺激肌肉、肌腱、骨膜多引起酸胀感,而刺激血管则多引起痛感。
针灸有什么功效?
疏通经络:中医文化中经络学说是重要的拼图,甚至很多的疾病都要通过调节经络来达到治疗的目的,而经络堵塞了,便会让疾病出现在身体之上,因此在生活中保持经络的畅通是十分重要的一个要点!
改善免疫力:人的免疫力十分重要,生活中免疫力就好比是电脑中的防火墙一样,可以有效的抵抗外来病毒的入侵,一旦人体的免疫力被破坏了,身体的健康自然就会被损害,因此在生活中保护免疫力十分重要!
调和气血:针灸因为是通过针法刺入人体腧穴来保养身体治疗疾病的手法,因此对于调和气血有着天然的优势,通过刺激腧穴来调节体内经脉,通过刺激经脉让经脉得到扩张,气血运行自然就可以更加的平稳,气血冲和身体的健康便能够得到保证了!
平衡阴阳:世界万物都分阴阳,人同样如此,人体内部阴阳失衡便会导致疾病出现,因此在养生时平衡阴阳就是十分重要的事情,而通过针灸的方法平衡身体内部的阴阳,是一种很好的手段!
改善机体功能:人体功能总是会在不经意间被损害,而针灸便是一种可以预防弥补这种不经意的手法,通过针灸可以有效的改善身体的功能,因为在针灸穴位时,可以很好的刺激身体,让身体的机能慢慢的增强,因此在生活中想要增强机体的能力,可以通过针灸来实施哦!
调节脏腑:人的五脏六腑十分神秘也十分的重要,在生活中五脏六腑出现了问题,往往便会导致重大的疾病,但是通过针灸刺激特定的腧穴,便可以有效的调节五脏六腑!
补虚泄实:补虚泄实对于健康来说十分的重要,身体虚自然就需要进补,而身体内部邪气过多自然就要将它排除,可以说补虚泄实是一种保护健康的重要因素,而通过针灸便可以很好的实施这一过程,让身体的健康得以保证!
针灸还需注意这些
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婴幼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
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
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
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
针灸虽然作用多,但是也要注意以上禁忌哦。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5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