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8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无论男女,有狐臭都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情,那么中医有什么治疗狐臭的方法呢?老中医介绍,艾灸能治疗狐臭,下面不如就来了解下,艾灸是如何治疗狐臭的吧。
狐臭常见四危害
1、影响工作、生活、交际及心理健康。狐臭患者会散发出一种难闻的怪味,尤其在夏天,气温高,汗液分泌旺盛,气味更大,周围人闻到异味后,可能投来异样的眼光,甚至讥笑患者,使其出现严重的心理负担,感到孤寂、难堪,甚至影响患者的正常社会交往:有的患者交不到男女朋友;一些患者的夫妻生活可能因此不和睦;还有一些患者甚至因此出现严重的抑郁症。
2、可遗传。狐臭的发病与遗传、个人体质和汗腺结构等因素相关,如长期不能治愈,还会遗传给下一代,影响下一代的学习和生活。
3、皮肤损害。狐臭还会对皮肤有一定的危害,如病灶处汗液过多且异味较重,容易滋生各种细菌,导致皮肤疾病;汗液分泌较旺,体内水分流失大多,导致粪便积留在内,使人体重复吸收体内毒素,出现皮肤颜色暗沉等等。
4、衣物清洁困难。狐臭患者过多的流汗会把衣服染黄,异味还会留下久久不散的味道,造成清洁上的困扰。
中医艾灸能治疗狐臭
令患者取舒适卧位并使患部充分暴露,将患部毛发剃除干净,并将优质淀粉调成糊状,外涂患部,待淀粉自然风干,取大蒜适量,去皮捣烂如泥,做成厚约0.3厘米的蒜泥饼,中间用缝纫针穿刺数孔,以患部可见较粗大的汗腺为宜,将蒜泥饼放于患部,把纯艾绒用一手拇、食二指搓成纺锤状,以拇、食、中三指捏紧置于平板上,用力压紧,制成上尖下圆、呈圆锥形如大花生米大小的艾炷,放于蒜泥饼上,用线香由艾炷顶尖部点燃,令其自燃成灰,或患者自觉施灸部有发烫感时,将艾炷移除为一壮,再如前法换一壮继续灸,不拘壮数多少,连续施灸至患者自感患部温热、舒服,但不致烫伤为度。
每日一次,每次灸30分钟左右,10次为1疗程。休息5天后根据患部较粗大的汗腺萎缩及臭味、汗量减少的(消失)程度,再隔日或每周两次如前法,巩固治疗至彻底痊愈。该法前期用优质淀粉调成糊状,外涂于患部,是利用淀粉与汗液反应后,能够将较粗大的汗腺充分暴露,为第二部隔蒜泥灸找到施灸“靶点”做准备。
隔蒜泥灸又称蒜钱灸,该法首载于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在汗腺处直接隔蒜泥灸可起到宣通气血,畅行营卫,拔毒于外,即所谓 “散其毒,移重就轻,转深于浅”,促进患部较粗大的汗腺自行萎缩凋亡,从而使臭味、汗量减少(消失),狐臭也随之消失。
推荐几款治疗偏方
治疗狐臭的方法有很多,除了直接到医院进行治疗之外,我们平时也可以选择一些小偏方来处理。具体的治疗狐臭偏方如下:
1、食盐搓洗
食盐具有一定的消炎杀菌的作用,并且对于一些由于细菌繁殖所产生的气味有着很不错的抑制作用。所以在每天洗澡的时候,可以将食盐涂抹在腋下撮一撮,然后用温开水冲洗,这样就可以了。如果你觉得简单的洗澡搓洗不能够很好的降低狐臭,那么也可以在平时生活中随身携带一块带有盐水的面巾,有需要的时候擦拭腋下就可以了。
2、番茄汁浸泡
番茄中含有的成分中,有一些具有去除异味的作用。所以在洗澡的时候,可以去除大约五百毫升的番茄汁,然后见腋下直接浸泡在番茄汁中,大约十五分钟就可以了。建议,每个星期浸泡两次就可以了,这样能够很好的去除腋下散发出来的狐臭味。
3、辣椒碘酒
将新鲜的辣椒粉和碘酒按照1比6的比例混合,然后每天早晚各一次擦拭腋下,立即就能够看到效果。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涂抹这种药液之前,一定要先擦拭干净汗渍。
4、生姜片
生姜片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调味品,同时也具有非常不错的杀菌作用,腋下出现汗臭以及狐臭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细菌所导致的。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准备好干净的生姜,然后切片。将生姜片擦在腋下,每天早晚各擦拭一次,时间控制在五分钟左右就可以了。大约一个星期之后,你就会发现腋下狐臭的情况得到很好的缓解,并且这种方法还能够有效的刺激汗腺。
5、田螺
将大田螺放入清水中,一直养到盖张开来。等到盖张开来,立刻通过针头放入一个巴豆,然后将田螺放到杯子中。大约一个小时之后,田螺就会化成水,将这个水涂抹在腋下,可有效的消除狐臭。
6、食盐
将食盐放入干净的锅中,然后翻炒,变热之后将食盐装入纱布之中,并且扎好口。将纱布袋反复的放在腋窝上摩擦,大约五分钟,每天进行一次,连续使用五天,能够有效的去除狐臭。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