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多半建议在背部 找准穴位很重要

时间:2019-03-18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拔罐是我们常见的一种中医治疗方法,一般都在背部拔罐。但是对于拔罐你了解多少呢?

拔罐多半建议在背部

中医认为,人体的腹为阴,背为阳。背部有主一身阳气的督脉和贯穿全身的足太阳膀胱经以及背俞穴。这些穴位分布在膀胱经上,与五脏六腑相对应,反映内脏的生理和病理状况。

传统医学注重背部的养生保健,就是运用拔罐、捏脊、擦背、捶背、刮痧等方法。作用于背部经络和背俞穴,起到强身健体以及辅助治疗相应脏腑疾病的作用。

专家介绍,现代人大多久坐少动,容易造成背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拔罐可以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而且背部比较平整,肌肉丰厚,易于拔罐,尤其是拔膀胱经,是最普遍的一种养生手段。目前临床上的做法主要是顺着膀胱经从颈部到背部进行走罐,然后会在特定穴位上留罐。

拔罐最优势的疗效是它可以疏通经络、疏风散寒,对于普通感冒或受寒造成的肩背腰部疼痛,辅助治疗效果最好。感冒可选择大椎穴、肺俞和风门穴;背疼多是在疼痛部位进行拔罐。留罐时间长短因人而异,不应超过15分钟,通常以5分钟左右最为安全。

拔罐的4个体位

坐立位:坐立于木凳上,暴露后颈及背部,有利于吸拔颈肩和腰背脊椎两侧,以及大腿前上侧膝部等部位。

侧卧位:侧卧位可根据治疗需要,将两下肢均屈曲或一腿屈曲,另一腿伸直。有利于吸拔胸胁。髓和下肢内外侧等部位。

俯卧位:背面而卧,或头转向一侧或向下,下垫枕头,上肢自然置于躯干两旁,肌肉放松,呼吸自然,暴露背部、下肢,有利于吸拔腰背、脊椎两侧,以及下肢后侧等部位。

仰卧位:仰面而卧,头下垫枕,下肢平伸或膝下垫枕,上肢自然置于躯干两旁,或屈肘置于头部两侧,肌肉放松,暴露胸。腹部及上、下肢前内侧,有利于吸拔前胸、腹部、上肢、下肢前侧等部位。

拔罐后注意事项

首先,拔火罐要找准穴位。拔火罐,首先要讲究部位是否正确,拔火罐不只是哪里疼在哪里拔火罐,中医讲究辨证施治,除了疼痛部位的穴位要拔火罐外,还要在疼痛的相关穴位拔火罐,才能达到效果。如有的患者腰疼,可能还需要在腿部的穴位拔火罐。很多市民并不了解人体的穴位情况等,因此拔火罐最好到相应正规医院拔。

其次,最好在拔火罐两小时后再洗澡。拔火罐时,有的人尽可能地延长拔火罐的时间,以为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然而专家提醒,拔火罐的时间最好控制在10分钟或10分钟之内,如果时间太长,拔火罐部位很可能出现起泡、破溃甚至感染。

再者,在紫印未消失不宜重复拔罐。有的人在一次拔火罐后,疼痛没有完全消失,又在疼痛部位继续拔火罐,希望能够通过这种强效的手段治愈疾病。其实,这种是错误的。如果上次拔火罐部位的紫红印记还没有完全消失,是不能在紫印部位连续拔火罐的,要更换到相关穴位。否则不但不能缓解疼痛问题,还可能带来更多的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上一篇:3因素可导致失眠 中医针灸来应对
  • 下一篇:真空罐好处多多 使用需注意这些
  • 无相关信息
    药品知识

    药品图文信息
    消除肝炎 积极行动:河南省医药院附属医院开展7.28世界肝炎日开展肝病公益会诊
    消除肝炎 积极行动:河南省医药院附属医院开
    重庆景城胃肠医院坑不坑?医疗水平、服务质量、收费标准一网打尽
    重庆景城胃肠医院坑不坑?医疗水平、服务质
    保护足部健康,为宝宝准备一双护足学步鞋
    保护足部健康,为宝宝准备一双护足学步鞋
    小雪时节应该如何养护肠胃健康?家中常备整肠丸,谨防肚痛腹泻
    小雪时节应该如何养护肠胃健康?家中常备整
    周文程荣获"2023年中泰中医文化交流使者"应邀出席“一带一路”沿线交流会
    周文程荣获"2023年中泰中医文化交流使者"应
    品牌就是力量|一正消炎镇痛膏强势登陆央视核心频道
    品牌就是力量|一正消炎镇痛膏强势登陆央视核
    洋参雪哈口服液作用都有哪些:肺肾双补,传世金方,补虚症,不上火!
    洋参雪哈口服液作用都有哪些:肺肾双补,传
    全球首支长效生长激素金赛增,价格不到国外产品的1/5
    全球首支长效生长激素金赛增,价格不到国外

      内科偏方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保健滋养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美容保健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皮肤偏方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肿瘤疾病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男科偏方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外科偏方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儿科偏方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妇科偏方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五官偏方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关于我们 | 打赏支持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