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究竟要如何练习最有益健康呢?现如今,太极拳仍然受到中老年人的喜爱,是锻炼身体最普遍的一种方法。你知道吗?太极拳不仅可以养生,还能够有效缓解肩周炎的症状。下面就来具体看看太极拳究竟是怎么练习的吧。
太极拳能缓解肩周炎
太极拳治疗肩周炎,好处多多。首先,太极拳强调周身的协同运动,这和中医将健康问题视为全身性的问题有很强的对应性,避免了局部的孤立运动不能解决的健康问题。除此之外,身体的恢复需要精神的放松,在中医看来就是“安神定志”、追求平稳的过程,这也是肩周炎恢复所需要的。最后,中医经络理论在现代医学得到的验证也说明了我们身体的健康可以托付给经络有关的治疗方法,而太极拳利用经络治病的效果也较为突出,值得我们在平时多加以尝试。
太极拳促进气血运行,一方面有利于损伤处营养的补充和创口的修复,另一方面则通过推动身体的自愈,使气血加速运转,加快病理产物的分解和输送。由于关节是由肌肉、骨骼以及筋膜等物质所共同组成的,因此全面的锻炼可以弥补一部分的不足,起到有限的替代作用。即便抛开中医理论而言,太极拳这一运动也可以增强身体关节的整体效用,为我们的身体健康起到维护作用。
最后,教教大家如何练习太极拳吧。
太极拳的练习方法
元神:阳中阴。神是气之领导,气是内劲之生母,无神领导,气无所依,必致散漫。内劲无生母,必致力竭身疲。用神气而使为拳者,亦取其神气能充塞通身。神非镇静不能清,敛入骨骸固成刚。用神以弱至虚,清静固守,方能成元神。元神敛入骨骸,固守成刚,即内刚;无极体在外,至柔则活,乃外柔。这样用劲,方能外柔内刚,内外刚柔才能相济。元神在上,藏神府,清静至虚,出灵感,则神明;用拳不明,盲拳也。
元气:阴中阳。意是内劲之生母,用意以弱为强,恐用力而意散漫、轻浮。意聚神凝,意离于神,归沉丹田,由丹田发于通身至四肢,方称元气。
无极体:身体代表阳。初生婴儿有良好柔软的身躯,手舞足蹈四肢活动知觉之能。随着岁月增长,私欲强烈膨胀,久而久之,渐渐失去运动知觉成为习惯。人为活动所产生的力量,逐渐增强,过度活动就会感觉疲劳,用力过大过久,部位僵硬、酸痛。这些人为强烈的意念,使原来良好柔软,灵活健康的身躯,落下千疮百孔和病痛,与笨拙的身体。要想还我固有,《固有分明法》“非乃武无以寻运动之根由,非乃文无以得知觉之本源”。要还我固有,就得正确运动。正确运动,必须要有正确的理论与功法,否则只是体育运动。正如《太极拳论》:“差之毫厘,谬之千里”。要求得无极,必先求知觉运动于身,有知觉方知身体是僵硬;这些僵硬来源于意念强烈与活动用力。要使身体回归无极,就得“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炼功所难者,是自己本能习惯自己不知道。知觉是习太极拳的初步要求。何为知觉?例:甩呼啦圈主要就是知觉。玩者首先得专心,感觉身体力量速度,与呼啦圈的力量速度保持同步。身体感觉呼啦圈转动的部位,然后意念还要不先不后甩动身体,由身体带动呼啦圈。这最主要的就是身体要有知觉。但玩呼啦圈的知觉只是局部的,是意念、力量、知觉与局部的结合,停后即无。太极拳要求意念、无极体、知觉整体,并养成习惯时刻都能保持,“气直养而无害”。
内劲:代表阴。指人体潜能,是通过意念与无极身体中求来的知觉。要想求得内劲,必须神静,意要有沉于丹田,行于身体的知觉,即是意念推动身体运行过程的知觉。卸净全身所有后天力与习惯的干扰。这样,意与知觉才能通畅。《太极拳论》“越柔软然后越坚刚”,指的就是身体肌肉不产生收缩力量,放松才能柔软,然后神敛入骨,固守成坚刚。内劲特点是外柔内刚,这样才能刚柔相济。《太极拳论》一再强调“在意不在力”,只有克服了后天一切的人为,先天潜能——内劲才会被挖掘出来。有了柔软的无极身体,爆发的内劲才会像挥舞的皮鞭,弹抖柔韧清脆,无有一丝僵硬。要像皮鞭那样柔韧,就一定得有婴儿那样柔软的身体。意念求内劲只能软弱中求,不可用意强烈。有了内劲知觉,保持内劲练意,不可用意练内劲。如果用意练内劲,久之内劲即僵硬。武禹襄拳论“全身意在蓄神,不在气,在气则滞。尚气者无力,养气者纯刚。”明确指出,太极拳是练意,自然归神。“不在气”的“气”是指内劲。故练意不练神;求劲不练劲;崇尚内劲者,不能有拙力。
正确的练习太极拳才会真正起到保健作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