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9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气功是我国传统的养生方法,现如今仍然受到很多中老年人的喜爱。然而,练习气功养生是有讲究的,如果随意练习也许并不会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下面一起来看看怎样练气功可以养生保健吧。
简单气功帮你养颜
童面功:可使精神充沛,气血两盛,达到面如童颜。自然盘坐,思想集中,排除杂念,双手掌放在膝盖上,上体端正,双目微闭,舌舔上腭,意守丹田,呼吸要细、匀、深、长。用意念将气血引导到丹田 处。丹田有四个部位:两眉之间谓上丹田;心窝处谓之中丹田;脐下小腹谓之下丹田;命门谓之后丹田。以意领气,口里默念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和后丹田。 气血可随着意念沿任督两脉循行到四个丹田部位。循行一圈为1次,如此反复领气回数十八次。
散步运动法:可使气血流通。畅达,上荣于面的功效散步前全身放松,适当地活动一下肢体,并调匀呼吸,使之平静而和缓,然后从容展步。散步时宜从容和缓,不宜匆忙,更不宜使琐事充满头脑;步履 宜轻松,有如闲庭信步,周身气血方可调达平和;散步宜循序渐进,量力而为。散步方式可单纯走步,也可与赏花观景相结合练在其中,乐在其中。
练习气功需要遵循哪些原则才能养生呢?
日常练气功的原则
1、变被动为主动。历来的治疗方式基本上都是医生给患者进行检查、诊断和治疗,患者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气功疗法则是患者通过亲自练功,自己为自己治病,变被动为主动。
2、变外部为内部,变他养为自养 传统的医学重视的多是向外界寻求保健治疗的方法。例如不断合成新药代替旧药;研制新的疫苗去预防传染病,生产含有微量元素的食品等。这种只注重外部疗法的医学模式,忽视了人体自身内部条件的重要性。事实证明,人体内部存在着一种潜力很大的心理生理形态自调机制,认识、掌握和利用这一规律,为人类自身的保健医疗服务,是气功锻炼发挥意识能动性的又一体现。
3、变物质为精神。以往的医疗多采用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等。这些均属于物质治疗。而气功疗法要求练功人修心养性,强调自我精神调节,改善情绪,培养意志,塑造良好的性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除此之外,还有练气功的禁忌不得不知道哦。
日常练气功的禁忌
不宜蹲坐休息:锻炼后若立即蹲坐下来休息,会阻碍下肢血液回流。影响血液循环,加深肌体疲劳。严重时产生重力休克。因此,每次运动结束后应调整呼吸节奏,步行甩臂,并做一些放松、调整活动,促使四肢血液回流入心脏,以利还清“氧债”,加快恢复体能、消除疲劳。
不宜贪吃冷饮:锻炼之后往往是会汗流浃背的,随着大量水分的消耗,运动后总会有口干舌燥、急需喝水的感觉,然而此时人体消化系统仍处在抑制状态,功能低下。中医认为如果一时的贪图凉快喝很多的冷饮的话,很容易引起胃肠痉挛、腹痛、腹泻,并诱发肠胃道疾病。
不宜立即吃饭:运动锻炼时,特别是激烈运动时,运动神经中枢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在它的影响下,管理内脏器官活动的副交感神经系统则加强了对消化系统活动的抑制。同时,在运动时,全身血液亦进行重新分配,而且比较集中地供应了运动器官的需要,而腹腔内各器官的供应相对减少。上述因素使得胃肠道的蠕动减弱,各种消化腺的分泌大大减少。它需在运动结束20—30分钟后才能恢复。如果急忙吃饭,就会增加消化器官的负担,引起功能紊乱,甚至造成多种疾病。
不宜骤降体温:运动时肌体表面血管扩张,体温升高,毛孔舒张,排汗增多。倘若运动后立即走进冷气空调房间或在风口纳凉小憩,或图凉快用冷水冲头,均会使皮肤紧缩闭汗而引起体温调节等生理功能失调,免疫功能下降而招致感冒、腹泻、哮喘等病症。
健康练习气功,要注意以上几点。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5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