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9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经常在一些病的调理和治疗中发现热敷,为什么要选择热敷这种方法,热敷有哪些功效,又有哪些误区要避免呢?
中医认为"温则通,通则不痛"。当身体出现小疼痛时,可以采用热敷,热敷是一项很好的保健疗法。热敷我们一般选择毛巾热敷(热水袋,暖宝宝都可以),选择洁净的毛巾, 浸泡在40-45摄氏度的热水中,拧干后敷于患病部位。
中医热敷的常见十大功效
一、改善头晕:
将热毛巾放在后脑勺,每次数分钟,这样可刺激后脑勺的穴位,可改善部分患者的头晕症状,还可提高反应力和思维能力。
二、治落枕:
轻微落枕可用热毛巾敷患处,并配以颈部活动。头部慢慢向前弯,轻轻向前后左右侧转动。
三、缓解眼疲劳:
用毛巾热敷可促进眼周的血液循环,减轻眼睛疲劳,能部分缓解干眼症的症状,还有明目健脑的功效。
四、预防耳聋:
用毛巾敷在耳上或轻轻擦揉,可改善耳部血液循环,预防因缺血引起的功能性耳聋。
五、防治颈椎病:
早期颈椎病症状,如脖子发硬、酸痛或受凉后出现轻微疼痛,可用毛巾热敷改善症状,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预防颈椎病。
六、缓解慢性腰椎疼痛:
腰椎疼痛用毛巾热敷,可缓解局部症状,如病情严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七、缓解臀部疼痛:
臀部肌肉僵硬伴有轻微钝痛、酸胀痛,平躺用毛巾热敷疼痛部位,可缓解症状。
八、治疗痛经或寒性腹痛:
女性痛经或因受凉导致的腹痛,可用毛巾热敷,能起到化淤、理气止痛的功效。
九、跌打损伤:
运动损伤应激期不能进行热敷,可在损伤发生2-3天后,如不出血也无肿胀,就可用热毛巾热敷缓解症状。
十、去打针造成的硬结:
轻轻敷在打针后起硬结的部位,每次30分钟,边热敷边揉,以促进硬结部位血液循环,加速药液的吸收。
热敷的两种方法
方式上,主要分为两类,即干热法和湿热法
1、干热法
常用热水袋。用热水袋装入1/2-2/3的热水,将其中的空气排出,拧紧塞子,用布或毛巾包好,放在需要热敷的部位。干热法的穿透力不如湿热法。
2、湿热法
将小毛巾放在热水中(或中药煎出液)浸湿后拧干,放在患部,然后盖上干毛巾或棉垫。也可以用热湿毛巾上放热水袋的方法。湿热敷每次可持续20-30分钟。
具体方法:
(1)根据病情选用适当的方剂。
(2)将中草药置于布袋内,扎紧袋口。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加热煮沸数分钟。
(3)医者趁热将毛巾在药液中浸透后拧干。根据治疗部位的需要,折成方形或长条形,外敷于患部。待毛巾不太热时,即用另一块毛巾换上(也可放在上一块毛巾的夹层中)。一般换2-4次即可。
(4)患者也可自我治疗。将药袋从锅中取出,滤水片刻,然后将药袋放在治疗的部位上。
湿热敷注意事项:
(1)热敷的部位主要是项背、四肢和腰部。
(2)毛巾必须折叠平整,这样不易烫伤皮肤,并可使热量均匀传递。
(3)热敷时可隔着毛巾使用拍法,但切勿在热敷时或刚热敷后使用其他手法,否则容易破皮。
(4)热敷的温度应以病人能忍受为度,要避免发生烫伤。对皮肤感觉迟钝的病人尤需注意。
注意:五种情况不宜热敷
1、急性腹痛
在尚未确定腹痛的原因和性质时,热敷会掩盖病情发展,延误诊治。
2、面部三角区炎症感染
如面部患疖、疔及腮腺红肿等,热敷会使局部血管扩张,细菌和病毒易进入血液而扩散到脑内,引起败血症和脑膜炎等严重后果。
3、急性软组织损伤
尤其是损伤初期,热敷会造成软组织内出血肿胀,进一步加重损伤和疼痛。
4、眼部红肿
尤其是急性结膜发炎(红眼病),如热敷可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使病毒扩散到整个眼部,甚至导致眼严重充血。异物入眼(蚊虫、化学品等)引起急性眼睛红肿、痒痛等,热敷会增加刺激,使炎症加重甚至出血。
5、创伤后内脏出血
严重外伤造成的头痛、腹痛,不应热敷。如果颅内或脏器出血或有出血倾向时(家长无法判断),热敷会使出血加重,甚至危及生命。这类患者应当赶紧送到医院救治。
以上是热敷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在操作前一定要多了解,再行热敷。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