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9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身处都市,我们时不时就被噪音“袭击”。无论是吵杂热闹地方的噪音,还是自己带着耳机听音乐,耳朵都在被动接受着这一切,无法避免受伤害。如何护耳,是该提上您的保健日程了。
老年人听力下降的原因有哪些?
首先,老年人听力下降的原因是自然衰老所导致的。众所周知,年龄的增长对听觉器官的功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听觉器官老化是一种自然生理现象,主要由于耳蜗基底膜增厚、变硬,耳蜗毛细胞及听神经并无明显缺失。听力损失发生率随年龄增长呈进行性上升,70岁时维持一个常数,不再变化。
经济和教育程度也是造成老年人听力下降的原因。城市人口听力减退患病率低于农村,说明听力损失与地区社会经济差异有关。听力损失和经济收入、受教育程度等社会经济形式呈负相关。高文化程度是老年人各频段听力损失的保护因素,其原因可能文化程度高,接受外界信息刺激较多,神经系统得到较好的锻炼,神经传导速度相对较快,从而延缓或避免了听力损失。
由部分慢性疾病导致也是老年人听力下降的原因。中医学指出,糖尿病与听力损害有一定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中、低频区听力下降。老年人患糖尿病会引起缓慢、渐进性、双侧对称性的感音神经性聋。高血糖老人听力损害程度明显高于正常老人。到目前为止,高血糖引起听力损失的机制尚不明确,主要认为是高血糖、高血脂连锁反应引起血液渗透压紊乱综合征:
1、一方面出现内耳迷路淋巴液渗透压变化,影响到内耳的供血与供氧及内耳淋巴液的正常循环,导致感音系统病变。
2、另一方面糖尿病损害了耳蜗神经细胞,导致患者神经细胞代谢失调,从而导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由于自然衰老,经济和教育程度,慢性疾病都可能成为造成老年人听力下降的元凶。如果其中有我们可以竭力避免的一定要避免。不要图一时的方便,导致后面一系列的问题。
6个方法保护老年人的听力
避噪声:老年人倘若长时间接触机器轰鸣、车辆喧闹、人声喧哗等各种噪声,会使原本开始衰退的听觉更容易疲劳,导致内耳的微细血管常处于痉挛状态,内耳供血减少,听力急剧减退,甚至引发噪声性耳聋。因此,尽量避免或减少噪声的干扰,是老年人保护听力的首要一条。
戒挖掏:经常用耳勺、火柴棒掏挖耳朵,容易碰伤耳道,引起感染、发炎,还可能弄坏耳膜。耳道奇痒难受时,可以用棉签蘸少许酒精或甘油轻擦耳道,亦可内服维生素B、维生素C和鱼肝油。
常按摩:按摩耳垂前后的翳风穴(在耳垂与耳后高骨之间的凹陷中)和听会穴(在耳屏前下方,下颌关节突后缘之凹陷处),可以增加内耳的血液循环,有保护听力的作用。宜每日早晚各按摩1次,每次5~10分钟,长期坚持即可见效。
熄肝火:老年人如经常处于急躁、恼怒的状态中,会导致体内植物神经失去正常的调节功能,使内耳器官发生缺血、水肿和听觉神经营养障碍,这样就可能出现听力锐减或发生耳聋。所以老年人应尽量使自己保持轻松愉快的良好心境。
慎用药:应尽量避免应用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因为老年人解毒排泄功能低,应用这些药物容易引起耳中毒而损害听力。
多补肾: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听力的衰退与肾虚有着密切的关系。故老年人要多服用一些补肾的药物,加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龟龄丸等常吃核桃粥、芝麻粥、花生粥、猪肾粥等食物,对保护听力颇有裨益。
四招按摩小方法帮您护耳
一、鸣天鼓。这是我国传统的保健养生方法。做法很简单,先以两手心掩耳,然后用两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分别轻轻敲击脑后枕骨,发出的声音如同击鼓,所以古人称作“鸣天鼓”。坚持每天睡前重复做64次,或者早晚各32次,可以预防和治疗眩晕、耳鸣、耳聋、内耳疾病等。俗话说,“耳好肾好睡眠好”,睡前鸣天鼓还有助改善睡眠状况。
二、弹“风府”。用双手掌掩耳,用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轻轻叩击风府穴,位于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触摸耳垂后面,有称为“乳突”的凸骨,从此骨下方沿后缘,触摸上方的骨头,有一浅凹处。附近36次。再用食指塞耳窍(通俗的讲即为耳朵眼),压耳门,各3次。坚持此法,有增强听力、醒脑通窍的作用,能防治头晕、耳鸣、耳闭、脑鸣等疾患。
三、揉耳垂。双手分别放在两耳根部,食指和中指分开置于耳朵前后,中指在耳前,食指在耳后。然后从耳垂开始,夹持耳朵向上推动,注意要有一定的力度,并且紧贴耳廓,直到耳尖,每天50次。经常揉耳垂,有防止耳朵冻伤、振奋精神、保护视力和脸部减肥的功效。
四、搓“两心”。两心指的是手心和脚心。经常按压手心的劳宫穴(握拳屈指时无名指尖处),有强壮心脏的作用,而经常按摩脚心的涌泉穴(位于足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有补益肾脏的作用。脚心与掌心,“心心相印”有助于心肾相交,缓解耳部症状。没事的时候坐在床上或者沙发上,左、右手交叉,用掌心搓脚心,或者用手心拍打脚心,就是搓“两心”的护耳保健法。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