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9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酷暑已经悄悄来临,很多人都迷恋上了空调房,整天不出门,久而久之空调病也就随之而来。那么什么是空调病呢?如何防治呢?
什么是空调病?
环境变化,像是温差大,或者温度太低,过敏症状容易出现。专家说,低温会刺激鼻腔,气管,连带诱发呼吸道问题,许多过敏体质的人都有经验,冷气房待久了,鼻水直流,喷嚏猛打,咳嗽咳不停,严重的甚至还会诱发气喘。此外,长时间处于低温下,我们身体微血管自然会收缩,肌肉紧绷,新陈代谢变慢,而且肠胃活动也减弱,连带影响循环,消化等功能。
从中医角度看,体质虚寒怕冷,血液循环不良,经常手脚冰冷的人,一直待冷气房更易加重问题,加上久坐办公室,或因为冷而全身缩成一团,缺少活动,不适症状更明显。
从中医理论来说,“空调病”通常叫做“寒包火”。由于气温高,人体出汗较多,全身表皮血管扩张,体内本有热,而长时间呆在温度较低的空调房内,感受冷风的寒邪,引起体表血管、汗腺收缩关闭,使体内产热和散热失去平衡。一旦身体抵抗力下降,则症状呈现寒热并见。如果再加上饮食不节,过多地摄入烟酒、高热量食物,更致体内蕴热,促成外寒内热而导致“寒包火”型感冒。
空调病的主要症状因各人的适应能力不同而有差异,老人、儿童是由于身体抵抗力低下,一般是易患空调病的人群。空调病的症状通常表现为疲倦,紧张,烦躁,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头痛,头晕,感冒,发烧;喉咙疼,胃肠不适;皮肤发紧发干、易过敏,黏膜干燥,呼吸道过敏等。空调病症状,属中医暑湿症。夏天气候炎热,人体腠理开泄,若长时间处在空调环境中,调摄失宜,易致风寒湿邪乘虚而入,致卫阳被郁,中焦气机不畅,运化失司,外寒而内湿,便产生空调综合征。
空调病的症状有哪些?
1、头痛,头晕
夏季户外温度高,急急钻入冷气房。皮肤感受温度由热入冷,尤其当室内外温差超过五度以上,血管热胀冷缩,从扩张状态急速收缩,因而出现头晕、头痛症状,并且长期的寒冷刺激还可加重头痛的症状。
2、关节疼痛
夏天室外空气灼热,人们普遍穿的少,但是室内的空调冷风吹得厉害,衣服单薄容易刺激血管急剧收缩,造成血液循环不畅,导致关节受损,受寒、疼痛等,出现脖子、后背僵硬、腰和四肢疼痛、麻木等。
3、肠胃受凉
屋子里太冷容易到脾胃受凉,致使胃肠功能减弱,在加上夏季饮食贪凉,肠道内外都被受到冷气刺激,很多人会出现腹部疼痛、吐泻等消化道症状。
4、感冒
夏季高温,不少人因贪凉而将空调温度调很低。当人们从炎热的室外进入空调室,呼吸道容易受刺激,而且出汗时毛孔、毛细血管突然遇冷会急剧收缩,很容易感冒、中暑。若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毛孔处于收缩状态,突然来到闷热的房间或户外,毛孔不能及时打开,身体调节中枢如果失当,会出现中暑或喉咙痛、鼻塞等风热型感冒症状。
5、皮肤干燥
吹空调过久,皮肤常干燥发痒。特别是患有慢性皮肤疾病,对温度变化相当敏感,如果处在冷气房久了,皮肤也会因过于干燥而出现痒症。
6、眼睛干涩
冷气房的干燥问题也波及眼睛。长期戴隐形眼镜,患慢性结膜炎或干眼症的人,眼睛容易干涩,复发的机率也高。此外长期处在空调间的密闭环境中,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持续累积在空气中,眼睛在缺氧情况下又久盯电脑屏幕,容易发红痒痛。
香薷饮可帮助治疗空调病
在中医看来,空调病是因为人们先受暑湿之邪侵袭,又感受寒邪,导致暑湿被寒邪遏制,而出现的夏日感冒。出现这种情况,中医常用名方“香薷(rú)饮”加减治疗。
香薷饮出自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香需、白扁豆、厚朴三味中药组成,故又称为“三物香薷饮”。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锡燕主任医师介绍,此方主药香薷既能外散暑邪而解表,又能内化暑湿而和中,前人称“夏月之用香薷,犹冬月之用麻黄”,就可见香薷为夏日解表化湿之要药。厚朴能除湿邪而通行滞气,白扁豆可健脾和中,消暑化湿,三药合用能散寒解表、化湿和中。
用香需饮治外感病,一般取香薷10克,白扁豆、厚朴各5克,三味药需提前浸泡10—20分钟,煎药时水量最好别少于500毫升,火宜大,时间要短,即武火急煎。服药时,每次药汁量应在200毫升以上,且一定要冷服,能防止服药后出现呕吐。服药后要透汗,其特点是服药后患者从头到脚,特别是手足心微微有汗。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5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