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9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妊娠反应大,出现孕吐行为。闻到一些味道就感到恶心,食欲消失,这样很多孕妇朋友感到头疼,也害怕会影响到胎儿。如何调理孕吐,来看看中医有哪些方法吧。
7种女性更易出现孕吐
并不是所有的准妈妈都会有孕吐症状的,以下七种女性怀孕后容易出现孕吐:
1、怀的是双胞胎或者多胞胎。怀多胞胎会比单胞胎的孕妇体内HCG的含量(即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高很多,而且也会有比较高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因此,这类孕妇发生孕吐的可能性更高,而且症状会更严重。当然,并不是怀多胞胎就一定会产生恶心或孕吐症状,部分多胞胎孕妇整个孕期可能就只会出现轻微的恶心,或者根本完全没有任何要孕吐的感觉。
2、之前怀孕有过孕吐、恶心经历的孕妇。有些孕妇已经有过妊娠经历,且上一次妊娠过程中发生过恶心、孕吐,那么接下来再怀孕,就很可能再发生恶心、孕吐的症状。
3、口服避孕药有出现过恶心、呕吐症状的女性。如果此前通过口服避孕药避孕的过程中有出现过呕吐、恶心的现象的,那么这类女性怀孕后身体会容易由于雌激素水平提高而产生不适应的感觉,从而产生恶心、孕吐。
4、会晕车或者曾经有晕车史的女性容易孕吐。会晕车的人乘车前总是会有较大的心理压力,担心会恶心、呕吐,这类女性怀孕后同样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从而更容易发生恶心、孕吐。
5、体内存在孕吐基因的女性。医学研究表明,孕妇的姐妹或者母亲有过严重孕吐经历的,这类型的孕妇一般体内会携带孕吐基因,那么怀孕后,就会更容易发生孕吐。
6、患偏头疼的女性怀孕容易孕吐。女性患偏头疼的时候,经常会伴随出现恶心、干呕、头晕的症状,而且怀孕后偏头疼的症状会加深,那么并发症就会更明显,从而引发孕吐。
7、怀女孩更容易孕吐。通过对已分娩的女性做问卷调查得出结果,生女孩的孕妇比生男孩的孕妇更容易孕吐,且发生孕吐的概率高了一倍。
中医偏方可治疗孕吐
上面我们说了七种容易孕吐的女性,下面我们就来说说中医是如何应对孕吐的,这里推荐几个中医偏方:
孕吐调冲汤
材料:党参3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京半夏15克,陈皮8克,香附12克,白蔻12克,生姜6克,大枣12克,黄芩10克,白芍15克,牡蛎30克,甘草6克。
功能:健脾和胃,适用于妊娠期剧吐之脾胃虚弱证,症见恶心呕吐,胃腹胀闷,不思饮食,食入即吐,头晕体倦,嗜睡者。
用法:水煎,每日一剂,分两次口服。
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材料:党参20克,茯苓20克,生姜6克,炙甘草6克,白术30克,法半夏12克,大枣10个,广木香5克,砂仁5克,柿蒂15克,陈皮5克,灶心土30克。
功能:健脾和胃,适用于脾胃虚弱之妊娠呕吐,症见孕妇呈现面色萎黄,肢体疲乏,口淡,呕吐,舌淡,苔白,脉细滑者。
用法:水煎服,每天一剂,分两次服用。
山萸乌梅汤
材料:山萸肉10克,乌梅肉10克,怀山10克,麦门冬10克,天门冬10克,炒杜仲10克,炒阿胶10克,菟丝子6克,炒砂仁6克。
功能:酸收,滋阴,养血,补肾,安胎气,适用于妊娠孕吐,症见妊娠后恶心,呕吐清水或酸苦水,不思饮食,腰腹酸痛,头晕,四肢乏力等。
用法:水煎服,每天一剂,分两次口服。
平肝和中汤
材料:代赭石10-20克,绿梅花5克,紫苏梗10克,吴茱萸1克,姜半夏6克,姜竹菇6克,陈皮6克,黄连3克。
功能:平胃降逆,平肝和中,适用于妊娠剧吐,症见食入即吐,喝水也吐,甚至呕吐黄苦水,肢软无力,精神不振,胸胁满闷,尿少色黄,口干便干者。
用法:水浓煎,每天一剂,少量顿服,10天为一个疗程。
四款食疗偏方止孕吐
除了上面我们说的一些中药偏方,还有一些饮食偏方可以帮助止孕吐
1、生姜乌梅饮
爱吃乌梅的妊娠妇女比较适用。取生姜和乌梅肉各10克,为了不至于极寒取少许红糖即可。将3者加水煎煮为汤,每日饮2次,每次饮约100毫升即可。这个偏方可以和胃止呕,是治疗脾胃不和引起的妊娠呕吐。
2、砂仁粥
取粳米2两,砂仁5克。首先将砂仁磨成粉末备用。之后将粳米淘净放入清水锅中,用小火熬成粥状。最后在粥熟时加入砂仁末略煮一下即可食用。主要功效是化湿开胃、理气安胎,适用于妊娠初期的呕吐、恶心。
3、香苏饮
这个是一个中药的偏方。取紫苏叶和薷香各9克,陈皮6克,砂仁3克。将这些药材加水同煮,滤渣取汁饮即可。每日3到4次,每次约100毫升。
4、生姜糯米粥
这个的主要材料就是半斤糯米。姜适量即可。首先将生姜洗净榨汁。之后将糯米炒至爆破,研成细末。取出后与生姜汁调匀,用开水调服,可以缓解妊娠呕吐现象。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