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9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初秋正是季节交换的关键时期,气温时高时低,稍不留心就会感冒。在这里,为大家来出出招,介绍一下防治初秋感冒的小妙招,快来一起了解了解吧。
初秋易感冒的原因
秋天气候变化异常,季节转换较快,早、中、晚及室内外温差较大,呼吸道黏膜不断受到乍暖乍寒的刺激,抵抗力减弱,给病原微生物提供了可乘之机,是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病的高发季节。特别是当工作环境通风不好时,感冒更容易在人与人之间迅速传播。老人、小孩是秋季感冒的易感人群。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潜伏期短,一般为1-2天。主要表现为高热、头痛、流泪、流涕、四肢酸痛等症状,部分病例可并发肺炎等。流感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易在集体单位发生。每年冬季有一个季节性发病高峰,在冷暖交替季节,易发生流感或上呼吸道感染。
接下来,所介绍的治疗初秋感冒中药方仅供参考哦。
初秋感冒的中药方
风寒温散不谢方:风寒感冒最为常见,常常表现为恶寒发热,恶寒重而发热轻,无汗,头痛,体痛,鼻流清涕,有时咽痒,咳嗽,咯稀白痰,苔白或无苔,脉浮紧。法当辛温解表,张老习用陆懋修《不谢方》之风寒温散(防风9克,芥穗9克,苏叶9克,姜半夏9克,陈皮6克,枳壳6克,桔梗6克,炙甘草5克,生姜3片),往往随手取效。
风热凉散不谢方:风热感冒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头晕,身热,口干渴,咽肿痛,或咳嗽,咯吐黄黏痰,苔薄黄,脉浮数或浮弦。法当辛凉解表,祛风清热,方用《不谢方》风热凉散。药用:防风6克,荆芥6克,薄荷4.5克,桑叶9克,竹叶6克,连翘9克,栀子6克,橘红6克,桔梗6克,枳壳6克,炙甘草4.5克,带须葱白3茎。前胡、川芎、白芷、升麻、葛根等可随症加入。
藿香正气疗暑湿:暑湿感冒多为夏秋感受暑湿而发,症见发热恶寒,头闷痛,胸闷,身倦,四肢困重,或有呕吐、腹泻,苔白腻或微黄,脉濡或濡数。治当清暑利湿,芳香化浊,方用藿香正气散加减。药用:藿香9克,紫苏6克,白芷6克,厚朴6克,半夏6克,陈皮6克,桔梗6克。
银翘加减治时行:时行感冒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说的流行性感冒,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的特点,并具有传染性。所谓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病无长少,率相近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症见发热恶寒,剧烈头痛,全身痛楚,舌红,苔微黄,脉浮数有力。治法清热解毒,疏散外邪,方用银翘散加减。药用:银花15克,连翘10克,薄荷5克,板蓝根20克,大青叶20克。若头痛者加菊花;咽痛者加桔梗、甘草;咳嗽者加杏仁、前胡;痰黄者加瓜蒌皮、浙贝。
中西药剂别乱混用
中药冲剂可以和感冒药合用,但要分清疾病的类型使用。如果用治疗风热型感冒的冲剂送服风寒型感冒的药,当然就起不到正确的作用,相反疗效还会“打折”。在用药之前,一定要清楚自己的感冒类型。
风热型感冒多因感受风热之邪,出现发热、高烧、出汗、头痛、鼻塞、流浊涕、口干微渴、咽喉疼痛,或见痰稠或黄,周身酸懒等症状,通常中青年患感冒,大多偏热性。这种情况下可用感冒退热冲剂、板蓝根冲剂等送服银翘解毒片、桑菊感冒片、羚羊解毒丸等药。
风寒型感冒病人除了有流鼻涕、打喷嚏、头痛等症状外,还有怕冷、低烧、无汗、流清涕、吐稀薄白色痰等特点。这种感冒与病人感受风寒有关,以秋冬季节最为多见。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用荆防颗粒、感冒清热冲剂、九味羌活饮、伤风感冒冲剂送服感冒软胶囊、通宣理肺丸等治疗。
用中药冲剂送服西药的“中西结合”的方式却不可取。因为中药成分较为复杂,其中某些成分可能会与西药中的成分发生反应。如果要同时服用中药和西药的话,最好将服用这两种药的时间岔开半小时。如果无法把握各种药物的作用和搭配,最好在服药前咨询医生或药剂师。
此外,一些特殊病人在服感冒药的时候还要注意是否有药物配伍禁忌,如风湿病人常吃的祛风湿药物中可能有乌头,而止咳药中会有贝母,二者混在一起就会发生配伍禁忌。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