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天气热,容易出汗,出汗过多会导致汗斑的发生。汗斑是一种慢性、非炎性的皮肤浅部真菌病,好发于颈、上胸、背与腰等多汗部位,常因自觉症状不明显而被忽视治疗。所以,夏季大家要谨防汗斑,除此也要注意一些季节性疾病。
夏季留心引发汗斑
汗斑的学名为花斑癣,是一种慢性、非炎性的皮肤浅部真菌病,皮肤损害以淡白色与褐色为主,大小不一,相互融合,好发于颈、上胸、背与腰等多汗部位,常因自觉症状不明显而被忽视治疗。汗斑好发于夏季。
治疗:本病可用采乐洗剂(2%酮康唑)治疗,在冲凉时,根据皮损面积大小,用5至10毫升采乐洗剂,加适量水调和后涂抹于全身皮肤至起泡沫,并轻轻擦洗,10分钟后用水冲去,每天1次,7天后改为每周2次,共4周,停药2周后观察;汗斑擦剂Ⅰ号、Ⅱ号(25%硫代硫.酸钠、3%稀盐酸溶液)先后涂于皮损处,产生新生态的硫以达到杀菌目的,每天1至2次涂抹,至少要用1至2周。
预防:由于汗斑夏发冬隐,因此在夏季到来之前就应进行预防治疗;另外要防止过度出汗;常冲凉、勤换衣服;进行日光浴也有一定效果;被单、毛巾与衣服等日用品应经常漂洗消毒等。
民间验方:将鲜苦瓜捣烂拌以适量硼砂涂擦患处,可治汗斑;用白茄子捣烂取汁涂抹,每日2至3次;将白茄子切开,以切口蘸硫磺粉搽汗斑处,每次需擦3至5分钟,15天为一疗程,3至5疗程见效;用蕃茄汁涂抹于患处,半小时后再洗,每天早晚各一次,亦具有去除汗斑的作用。
盛夏还要防哪些病?
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蚊虫为传播媒介。乙脑多发生于12岁以下的儿童中,尤其是3岁以下的小宝宝。乙脑的高发期在每年的7-9月,8月是高峰。主要症状是头痛、呕吐、烦躁不安、嗜睡、颈项强直、高烧不退、昏迷、抽风等。如果治疗抢救不及时,可危及孩子生命或留下较严重的后遗症。
菌痢: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与不洁饮食有关。多发于7-9月,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菌痢类型中最严重的是急性中毒性菌痢,多发生于2岁到7岁体质较好的儿童。常起病急,体温可达41℃-42℃,烦躁嗜睡,脓血便或反复抽风,短时间内可发生呼吸或循环衰竭而致死亡。
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是夏季最常见的疾病。由于夏季气温升高,各种病菌十分猖獗。食物中营养丰富,是各种细菌理想的生存、繁殖场所,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轻则引起腹痛、腹泻、呕吐,重则导致脱水、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甲肝:甲型病毒性肝炎是由HAV引起的肝炎,经粪-口途径传播,夏季是高发期。主要症状有:低热、乏力、恶心等,可伴腹胀、腹泻、尿黄如浓茶,继而巩膜及皮肤黄疸,伴肝区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