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25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人类十大顽症之一,其具有的病程长、炎症性、复发性,使患者不仅要承受皮肤外观不雅、局部刺痒等身心痛苦,更可导致各种并发症,严重可危及生命。中医治疗银屑病源远流长,在治疗银屑病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那么,中医对治疗银屑病,有哪些帮助?中医中药治疗银屑病有哪些方法?
中医:银屑病乃血燥变生内风所致
医称银屑病为“白疕”,代表了其银白色的鳞屑的特点,并以形象的“疕”字,表示该病像一把匕首一样刺入皮肤,形象地说明疾病的顽固和患者的痛苦。
在中医文献《黄帝内经》等古籍中对银屑病均有“白疙”、“蛇虱”、“松皮癣”的论述,如《医宗金鉴》中记载: “生于皮肤,形如疹疥,色白面痒,搔起白皮,由风气客于皮肤,血燥不能荣养所致。”此段文字生动地记载了银屑病的,表现和病因病机。因此,中医理论认为,银屑病的发病多由外邪内侵,七情内伤,内外合邪所致,由于经脉气血失调,肌肤失于濡养,血燥而变生内风,这时,若正气不足,外邪借助风势,则会加重病情。
银屑病特征及配方治疗
银屑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虽然,目前暂时还没有任何药物和科学手段可以完全根治,但经过中医的长期的治疗和调理,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中医治疗银屑病讲究辨证治疗,通常将患者辨证分为“血热证、血瘀证、血燥证”三个中医证候。而中医认为“药食同源”,也就是说我们平时所吃食物的性质也和中药一样,有寒性跟热性之分。因而在治疗银屑病时,热病可用寒凉的药物和食物调养,寒病便用温热的药物和食物调养。以下是不同类型银屑病的特点及食疗方。
1、血热型
多见于银屑病进行期,表现为皮损掀红,皮疹不断增多,瘙痒剧烈,露滴现象明显,有同形反应,常伴有心烦,失眠,口千泻,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血热证食疗方:
宜清热凉血解毒。常用清营汤和治癣汤加减,如水牛角、丹参、白花蛇舌草、虎杖、生地黄、玄参、蒲公莫、丹皮、紫草、白藓皮等来配方治疗。
推荐:苦瓜汤
2、血瘀证
多见于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的寻常型银屑病,亦见于关节病型银屑病。表现为皮损暗红、肥厚,鳞屑较厚,或伴关节活动不利,面色晦暗。舌暗红,可见瘀点瘀斑,脉涩。
血瘀证食疗方:
治宜活血化瘀润燥。常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如赤芍、紫草、桃仁、红花、丹参、三棱、莪术、玄参、麦冬等活血破血化瘀的药材配方治疗。
推荐:益母瘦肉汤
3、血燥证
皮损多浸润增厚、干燥,呈片状、钱状、环状或地图状,色暗红或浅红,鳞屑较少,瘙痒或轻或甚,新疹很少出现;多伴咽干口燥,苔薄舌红或暗红,脉弦滑或细滑等。源由热毒蓄久,内伏于里,致阴伤血燥,络阻血瘀,肌失所养。治宜育阴润燥,凉血清热。
血燥证食疗方:
推荐:瘦肉生地汤、四物汤
比如中药方剂里的四物汤,就特别适合血燥证的银屑病患者。
中医如何预防银屑病
1、饮食:无需过分忌口
(1)进食优质蛋白食物。由于银屑病患者每天都会有大量的鳞屑脱落,蛋白质丢失较多,若不及时补充,容易造成低蛋白血症,使健康受损,加重病情。因此,只要不过敏,患者每日都应进食优质蛋白食物,如鸡蛋、牛奶、瘦猪肉、淡水鱼等。
(2)多吃粗粮, 因为粗粮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有利于降血脂,减少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常吃白菜、空心菜、萝卜、苹果、香蕉等,不仅可以补充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矿物质,还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3)少刺激性食物。辛辣食品、酒精、咖啡等可造成皮肤毛细血管扩张,皮肤代谢异常增快,从而加重银屑病病情,此外生姜、芫荽、大头菜、香椿、韭菜、尖椒、洋葱等要尽量少食。
2、情志:既来之则安之
银屑病本身顽固难愈、瘙痒,且病程漫长,容易复发也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患者自身要认识到本病病情顽固、易于复发的特点,在治疗上不能操之过急,尽量克服自卑、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保持心态平和,接受现实,积极参加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
3、起居:良好生活习惯
银屑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感冒、咽喉发炎容易导致疾病复发或加重,冬季尤为要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感冒。同时保证摄入足够的水分和充足的睡眠,劳逸结合,增强机体抵抗力。还要避免物理、化学性物质和药物的刺激,防止外伤、搔抓,禁止滥用药物。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5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