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25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白领每天在办公室几乎要做5个小时以上,这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坐骨神经痛的症状,这可怎么办呢?有很多不同的运动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来有效缓解坐骨神经痛的症状,今天就来为大家介绍几种吧。
坐骨神经痛的症状
刀割样疼痛:坐骨神经痛患者会出现脊柱侧弯刀割样疼痛、小腿外侧和足背感觉减退、臀肌张力松弛、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现象就越严重,甚至还会有可能造成瘫痪。
腰部僵硬不适:坐骨神经痛的症状表现多为腰部僵硬有不适感,步行或活动时腰及下肢出现短暂疼痛,可逐渐发展为剧烈烧灼或刀割样疼痛,沿坐骨神经走行放射,坐骨神经痛患者可自腰、臀部直达大腿、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部。
慢性损伤疼痛:急性腰部损伤或慢性损伤急性发作,严重影响生活,疼痛体征呈典型放射性坐骨神经痛。检查时有明显肌肉松弛、萎缩,直腿拾高试验在三十度以内,神经反射减弱或消失。百分之九十以上由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
跛行:当坐骨神经痛达到一定程度以后,会出现跛行的症状,患者在没接受相关治疗,不以为然的时候,坐骨神经痛慢慢的就会演变成为跛行的症状,跛行也是坐骨神经痛最重要的一个症状,也是坐骨神经痛的危害表现。
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了解缓解和预防坐骨神经痛的方法有哪些。
坐骨神经痛的缓解方法
低位箭步蹲。从跑步式的箭步蹲动作开始做起,右腿置于身体前方,右膝位于脚踝上方;左膝接触地面,左脚的顶端平放在健身垫上;缓慢地抬起躯干,双手轻轻放在右侧大腿上;臀部稍微向前倾斜,保持右膝位于脚趾后方,感到左侧的髋屈肌得到了拉伸;保持这个姿势15秒,双臂举过头顶,肱二头肌位于双耳两侧;保持这个姿势至少30秒钟,然后换身体另一侧做同样的动作。
鸽子式。从箭步蹲动作开始做起,位于身体后方的左腿保持笔直;右脚向左手的方向行走,然后把右侧小腿和大腿放在地面上,确保右侧膝盖和右髋处于同一直线上;左腿放在地面上,左脚的顶端朝下;在一瞬间内,让髋部与身体前方呈直角;保持这个姿势不动,以臀部为轴心,将躯干向地面的方向放低,让头部枕在前臂上;保持这个姿势至少30秒钟,然后换身体另一侧做同样的动作。你会感到右侧大腿的外侧得到了适度拉伸。
蛙式。四肢着地,双手掌心放在地面上,双膝放在健身垫上;缓慢地拓宽双膝之间的距离,直到感觉大腿内侧得到了舒适的拉伸,保持每条小腿的内侧和双脚接触到地面,确保脚踝与膝盖呈一条直线;上半身向前臂的方向放低;保持这个姿势至少30秒钟。
按摩髋旋肌。髋部坐在泡沫滚轴上,双膝弯曲,双脚平放在地面上;身体向后仰靠,右手放在地面上;将身体的重心转移到右髋上,右脚脚踝交叉放在左侧大腿上;左手放在左侧大腿上;用支撑脚(左脚)和支撑手(右手)将泡沫滚轴从臀部下方转动到盆骨;持续、来回滚动泡沫滚轴30~60秒钟;换身体另一侧做同样的动作。
坐骨神经痛的预防方法
要防止风寒湿邪的侵袭。冬季要防寒保暖,夏季不贪凉,应避免自然风、电扇和空调直接吹风,空调室与外界温度相差不宜太大。
纠正不良姿势和体位。要采用正确睡眠姿势,古语说:“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专家指出,睡眠姿势以右侧卧微屈双腿为最佳,使脊柱自然形成弓型,全身肌肉呈松弛状态,四肢可自由变动到最合适位置。站立工作时间如过长,腰肌容易疲劳,可以做些平衡动作:轻收臀肌,二膝微弯,骨盆转向前方,内收腹肌,腰椎生理前突变平,就能消除腰痛和疲劳;坐位,最好坐靠背椅,腰背部有靠垫,如弯腰弓背坐,时间长了易引起腰背肌劳损。
劳逸结合。如超负荷工作人易疲劳,反应迟钝,动作不协调,易产生损伤或意外伤;在挑、抬重物时应直腰挺胸,注意重力平衡,防止腰扭伤;从事体力劳动者要带好护腰,如果腰部损伤要及时治疗。
适量运动。忌剧烈运动、过度扭腰和弯腰,尤其是中老年人,机体各种机能出现老化,特别是韧带、纤维环退化,如果运动过度,容易造成纤维环破裂,致使椎间盘突出。如果运动适量,可增加腰背肌力,维持脊柱平衡,改善肌肉血液循环,增强体力,延缓退化。
饮食平衡。适量喝点黄酒和葡萄酒可促进血液循环。少吃肥腻、油炸、辛辣和生冷食品。在主食上,除了细粮,最好能搭配一些粗粮,这样能提高生理互补价值。
坐骨神经痛要及时多运动,才能有效缓解。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5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